半老夫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瞻基無法理解黃福的痛苦,見黃福一直沉默無語,以為自己的觀點又被黃福認為離經叛道了,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好在黃福沒有讓他等太久,經過一番思想鬥爭的黃福躬身鄭重的對著朱瞻基行了一禮,問道:“太子殿下將來置名教於何地?”
“安南問題與儒家有何關係?”朱瞻基反問。
朱瞻基知道自己推行實學,早晚會與儒家正面碰撞,只是不想這麼早就把蓋子掀開。
黃福是絕頂聰明之人,朱瞻基重視實學即使不對儒家打壓,也會對儒家造成劇烈的衝擊,儒家一家獨大的局面早晚會不復存在。
“安南問題只是小事,只要朝廷應對得當,安南就大亂不起來,我名教的教化還是能深入人心的。不過太子推行實學是想以實學替代儒學嗎?”
“儒學就這麼沒有自信嗎?若是任何一種新學說都能動搖儒學的地位,在孤看來這儒學不學也罷。先秦諸子為什麼能夠百家爭鳴,就是能夠各抒己見,只有充分的競爭才能讓自家的學問更進一步,固步自封只能讓儒學自己走向沒落。
想想吧!從儒學出現到現在,除了董仲舒為了迎合漢武帝提出了三綱五常,天人感應。後人到現在還在嚼人家嚼過的骨頭,頂多就是如朱子一般往裡面加一點佐料。
再說孤從來也沒想過把儒學踢出去,作為國學儒學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比如大一統觀念就很適合我大明的國情。
還有更關鍵的一點儒家根本就沒有想到,醉心於實學之人對當官根本就沒有興趣,他們興趣在於發明創造。只要給他們提供相應的政治待遇和物質條件,他們根本不會跟儒家競爭朝堂。”
朱瞻基的話讓黃福如夢方醒,對啊!學了實學之人也不一定就進入官場,這完全是兩個方向。名教何必一有風吹草動就緊張兮兮。
“殿下之言如醍醐灌頂,讓臣茅塞頓開,是臣著相了。”
“關心則亂嘛!後樂公也是為儒學的未來著想。”
黃福老臉一紅,他心裡清楚儒家弟子在這位小爺的眼裡除了嘴炮無敵,其他的一無是處。
就像自己這樣的幹吏也與儒家毫無關係,那是多年爬摸滾打練就的經驗。名教子弟只喜空談而不能紮根基層,大多數的進士出身的正印官沒有師爺的幫襯連位子都坐不穩。
基本上都會被鄉紳胥吏架空而不自知,等到緩過神來早已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既然太子殿下並沒有將儒家一棍子打死的心思,自己還糾結儒家能不能繼續輝煌下去幹什麼,已經輝煌了千年,未來如何只要殿下不刻意打壓,儒家競爭不過別的學說,只能說儒家落伍於時代了。
想明白這一點的黃福頓感一身輕鬆,衝著朱瞻基抱拳行禮道:“殿下!掌控安南還有一大隱患就是我大明漢人比例太低,為了長治久安,必須改變安南的人口比例。
可是我大明百姓重土安遷,想要讓百姓遷徙至安南不動硬的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
就算大明百姓願意遷徙到安南,可安南原有的百姓又該怎麼辦,總不能殺了吧?”
“殺人是最低階的辦法,搞一個圈地運動,鼓動安南權貴大肆兼併土地,並從南洋掠奪奴隸,賣給這些權貴,有了不用給錢只需管飯的奴隸,誰還願意把土地佃租給黔首百姓。
當然我大明要圈最好最大的一塊,這一塊土地用於安置移民,安南失地的百姓我們再把他們遷徙至南洋各地與我大明百姓混合安置,兩代人之後還能分辨的出誰是安南人,誰是漢人嗎?”
黃福像看怪物一樣看著朱瞻基,怎麼也想不到這樣的話能從太子殿下的口中說出來,怎麼能把人當牲口一樣販賣?
“殿下這樣掠奪人口進行買賣與蠻夷何異?天下百姓會如何看待殿下,此舉有礙殿下的仁名。”黃福知道太子的言論傳出去,一定會引起天下譁然。
“不賣那些人,難道要賣我大明百姓嗎?”
“誰也不能賣啊!有違聖人之道。”
“不能賣,我大明的百姓被賣的少了,哪個富貴人家沒有幾各淪為賤籍的下人,後樂公家裡有下人嗎?”
“這……臣家中有一老僕照顧臣的起居,還有一個丫鬟照顧賤內的起居,他們都是跟隨臣夫妻二人多年,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後樂公果然清廉如水,高居廟堂家中居然只有兩個僕人,孤甚是佩服!能在後樂公家中為僕也是他們的造化,不過他們可有子女,子女可還是賤籍,他們的子女能否如大明普通百姓一般讀書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