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第419章 竇太后薨,大漢變天 (第2/3頁)
靈麓夜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力的話,他們真想有這麼多的位置,還是有些勉強。
只是大漢自有國情在。
哪怕劉徹是漸漸在進行改革,但也沒有直接否定黃老學派的治國思想,因為朝中半數以上的臣子,都是支
持延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政策。
他們這些人難道看不出劉徹銳意進取之心嗎?
斷然不是。
可人在上了年紀之後,往往難以接受新生事物的變化,能力同樣開始衰退。
而且他們看得出來,劉徹想要改革變法,那麼首先就是革掉他們其中大部分人的官位,換上新鮮血液。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如果支援無為而治的政策,或許還能在朝堂上保留一席之地,任由改革推動下去,自己大機率是被邊緣化。
至於這些人的底氣從何而來,自然就是後宮裡的那位竇太后,長期以來都是黃老學說的信奉者,希望劉徹能在任上一直推行無為而治。
籌辦太學的人選,要是換成其他人,太學早就辦不下去了。
陳洛憑藉著身上陽夏陳氏的身份,這是孝文帝、孝景帝都在她面前推崇讚歎過的家族,在她那裡刷到了足夠的好感度。
故而竇太后沒有過激地反對太學建立,只是在陳洛遷居的時候,宮中派人前來祝賀,暗戳戳地表達了她的意思,提醒陳洛做得不要太過分。
因此這次取太學博士,陳洛最終選人的時候,是給了黃老學派三成指標,只要前來參考的黃老學派的讀書人不是特別拉胯,就至少可以選十五人進太學,要是實在滿足不了門檻,倒也不用硬選。
不過黃老學派在大漢興盛了幾十年,還是有不少人才。
甚至總體上的質量,在前來參考的各家學派中,可以排在第二,僅次於墨家學派。
當然,這是因為墨家都是派出精挑細選的弟子前來參考,平均水平肯定不低。
如此種種,都可以看做那位長樂宮中的竇太后,散發出來的影響力。
而她現在的薨逝,導致的連鎖反應,無疑是巨大的。
畢竟孝惠帝的皇后死於難產之後,便未立新後,故而在呂雉之後,間隔五十餘年,她是大漢第二位薨逝的太后。
論起功績,論起對朝堂的影響力,十個竇太后都比不上呂雉。
但這不代表現在竇太后薨逝,就無足輕重了。
首先,這代表皇位上的劉徹,完全掌握了至高的權力,整個大漢無人能在名義上壓他一頭了。
對於接下來的變革,這肯定是好事。
畢竟劉徹是發自內心地支援改革,支援察舉制的推行,支援太學的建設的。
但是從長期的角度來看,陳洛就要考慮如何讓自己與劉徹之間的關係,達到合適的平衡。
當一個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時間長了,心態自然會產生一些變化,並非所有皇帝都會允許自己臣子中有魏徵這樣的存在,當底下人三番五次地違背自己的意志,他們更習慣於用手中的權力,小小的任性一下,讓對方把嘴閉上,或者不再出現於自己的視野之中。
歷史上,劉徹建立的功績無疑是空前的,大大擴張了諸夏的版圖,將漢文化傳播到更遠的地方,並且將數片疆域第一次納入到華夏的統治之內。
不過功業建立的過程之中,某些政策導致大漢經濟與民生開始衰退,需要霍光與宣帝兩代人善後。
陳洛已經走到現在的位置,對於將來劉徹的某些決策,必然是有影響力的。
如果劉徹的政策出現了不合理的地方,引來自己的頻頻反對。
那麼劉徹是虛心接受,還是心生不滿。
自己無法預料。
因此他現在就要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如何在劉徹未來做出錯誤的決定時,自己提出反對意見,卻不會照來猜忌與反感。
想到這兒,陳洛輕揉眉心。
這個度其實並不好把握。
尤其是自己永遠是對的話,只怕沒有皇帝不會猜忌和疏遠吧。
畢竟換位思考,手下人指出自己的錯誤,而且事實驗證他永遠是對的,那這樣聰明的存在,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不可控性,恰恰皇權最為忌憚的,就是不可控因素,哪怕再傑出的皇帝,都不例外。
輕靠著椅背,陳洛微眯雙眼道:“先去趙大夫府上吧。”
“唯。”張安應答,驅車而動。
隨著馬車啟動,陳洛緩緩吐出一口濁氣。
自己剛剛想到的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