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第415章 放榜 (第1/3頁)
靈麓夜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415章
放榜
次日。
無論是太學大門處,抑或是宮城附近,都徘徊著無數文士。
官方並未告知太學博士的錄取結果,在哪公佈。
於是他們只能結合維新侯昨日護送卷子進宮的事蹟,在幾處猜測的地點等待。
“仲舒,我見你是絲毫不緊張,想必是胸有成竹啊。”人群之中,公孫弘笑側頭看向同伴,笑眯眯地調侃一句。
要知道大部分文士眼中明晃晃地寫著焦灼、期待與渴望。
而這樣的表情,在董仲舒臉上是一個都見不著。
在公孫弘看來,他之所以平靜如斯,只有兩種可能。
其一是董仲舒根本不在乎這場考試,不在乎它的最終結果,故而是否透過太學的考核,完全無所謂。
但他不遠萬里從趙地趕來長安,怎麼可能對自己能不能選上太學博士的事情毫不在意。
若真是完全淡泊名利者,恐怕根本不會理會那一紙求賢令吧。
那麼就只剩下第二個原因。
董仲舒對自己的作答滿意到了極致,覺得自己透過考核,屬於板上釘釘的事情。
好比每日清晨起床洗漱吃飯,對於這樣稀疏平常的事情,難道誰會嚴陣以待,神色嚴肅地進行一番心理建設之後,再去完成嗎?
現在的董仲舒或許就是認為這次太學的考核,與日常事務一樣,完全不值得他去憂心。
“倒也不是胸有成竹,只不過我從廣川來長安,又在長安待了這麼久,並未有誰真正說服過我,反而被我辯得啞口無言者在多數。”董仲舒緩緩開口,陳述著事實。
他在構建屬於自己的理論。
只是這一理論並不完善。
恰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因此董仲舒試圖藉助與他人辯經,來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填補其中存在的漏洞。
但收效甚微。
每次他與別人辯經,往往是把對手繞進自己的理論體系中來,再靠著自己豐富的理論經驗,將一個又一個的對手辯倒,從廣川到長安,外加前些時日連挑十八家酒肆茶館,董仲舒在心裡仔細記錄過,總共是擊敗過八百五十七名不同的對手,他們所屬的學派,各種各樣。
這八百五十七人,其中大頭是他在考試結束次日辯贏的。
要知道整個大漢來參加太學考試的賢才,人數也就一千出頭,董仲舒正面擊敗了其中五分之四,面對這樣的情況,他沒有驕傲自負,口放狂言,已經算得上謙和有涵養了。
甚至按照統計學的規律來看,在那剩下不到兩百人裡,要找出五十五個比自己更強的,顯然沒有可能。
當然,在茶館酒肆之中的辯論,倒不能完全證明一個人的治學水平。
畢竟有些人更習慣於書面寫作,口頭表達難以闡述出內心全部的所思所想。
這類人更加適合考試,而非正面辯論。
或許他們在太學考核的試卷上,留下了驚世駭俗的文章,那也說不準。
不過想要達到開宗立派的“聖人”境界,那麼辯才與文采,一樣都不能落下。
孔子周遊列國,要在眾多君主面前宣揚學派的主張,面對門下三千弟子,因材施教地傳遞自己的思想。
孟子辯才無雙,罵人的時候甚至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而墨子看似低調沉默,實則是孟子同一時代中,唯一吵得過他的人。
至於莊子看似樂天知命,眼瞧著自己快辯不贏惠子了,趕忙偷樑換柱,轉移話題。
各家學派的創始者、頂樑柱,都有著一流的辯才。
畢竟大部分人並不識字,只能透過宣講去接觸到學說思想,從而明確第一印象。
如果在宣傳辯論的途中,那些夫子被對手挑刺之後,便開始結結巴巴,絞盡腦汁都吐不出幾個完整的句子。
哪怕他言說的內容更有道理,那他實際上亦是輸得一敗塗地。
圍觀的群眾已經在心裡把印象分給扣完了。
這樣的夫子是難以招收到弟子的,招收不到弟子,則無法將學派給傳承下去,無法將學派傳承下去,哪怕他們的典籍思想再深邃,不過是故紙堆中,無人翻找的垃圾,或許隨著一次兵亂,一場大火,便徹底失傳,泯滅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不為後人所知。
董仲舒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他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的同時,亦是沒有放棄訓練自己將觀念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