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粉色袈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37年9月,日軍陸海軍開始大舉增兵淞滬,淞滬會戰戰事危急。

5日,川軍第20軍在貴陽市南較場舉行抗戰出征誓師大會和貴陽市各界歡送大會。

當時,第20軍駐防貴州軍紀嚴明,也補充不少貴州子弟,會上,川軍官兵誓言國難當頭,匹夫有責,誓在前線與日軍死戰,貴陽百姓參會者無不倍受感動。

是日,駐防貴州,完成整編的川軍第20軍和第43軍第26師等3個步兵師,奉命出發參戰淞滬會戰。

就此,川軍由湘黔公路步行出發,登上了抗日戰爭中,川軍出川抗日的悲壯活劇的舞臺。

川軍第20軍算是川軍戰力相對較強,由南京政府補充、加強後的部隊。每師戰鬥兵也不過5、6000人。

相比全副川造步槍的其他川軍,第20軍有三成步槍換裝了漢陽造步槍。各主力團有4門迫擊炮,團屬重機槍連有2挺重機槍,每個步兵連則有3挺輕機槍。

然而,全軍沒有一門口徑較大、射程較遠的野戰炮、榴彈炮。

以第20軍在出川之前這份川軍各軍相比最厚的家當,一次性齊射,火力甚至不足與日軍一個加強的千人野戰大隊相當。

川軍出黔,行軍完全依靠步行,師、團部隊長寥寥幾匹騾馬也多是負載器材、武器等。此外,黔地貧瘠,川軍後勤尤其窘困,通常士兵單兵口糧不過紅苕、鹽菜、泡菜。

白天,他們行軍,夜間,他們還得挑起煤油燈,各自打草鞋、縫破衣。

他們的單兵裝備,不過步槍一支、單衣兩件、綁腿一雙、單被一條、竹蓆一張、草鞋兩雙、斗笠一頂而已。

靠著斗笠遮風避雨,川軍一路風雨兼程,步行趕到湖南,登船經洞庭湖提前20天趕到達長沙。

然後,川軍再換乘火車,輾轉經過武昌、漢口、鄭州、徐州、南京,最後到嘉定縣,於10月12日,川軍第20軍按照第3戰區司令長官部命令,進入第19集團軍作戰序列。

連年川內混戰,川軍裝備落後,紀律渙散大名在外。最初,諳熟戰陣,瞭解川軍軍情的第19集團軍總司令薛嶽並不看好川軍。

按照薛嶽要求,第20軍開赴上海近郊的老人橋、鬱公廟、新涇橋、談家頭、池後宅、戰頭橋一線,開始構築防禦工事備戰。

在第19集團軍縱深體系裡,川軍在桂軍、粵軍前面。

同時,第43軍第26師則趕往瀏河、蘊藻浜至大場一線佈防。

1937年10月後,淞滬會戰戰局越發慘烈。

當時,日軍新投入部隊打破戰局平衡,控制了滬太公路。隨後,日軍集中主力於南線進攻蘊藻浜南岸一線,意圖順延滬太公路,打通進入上海市區的通道,與被國軍隔離、包圍於上海市內日軍基地的日軍海軍陸戰隊會師。

藻浜河防線,成為淞滬會戰第二階段的核心。

圍繞這一防線,國軍與日軍不斷投放、增強兵力。

淞滬會戰進入最後的決戰關頭。

日軍向淞滬戰場投入的強大的陸海空立體火力,猶如鐵與火的磨房。國軍以軍、師、團投入戰場,不過一日,便喪失戰力。

在現代化火力打擊下,70萬國軍也只能以屍山血海,向死前進。

蘊藻浜河防線的攻防戰,國軍受制於武器之落後,完全處於被動。是時,海內外報紙和國際軍事觀察員目睹激戰,無不震撼稱之“血肉磨坊”。

很顯然,川軍在淞滬會戰白熱化階段進入戰場,其防線便處於“血肉磨坊”的中間部位。

以整個淞滬會戰全域性著想,第19集團軍最大的任務,就是劣勢下,想方設法保證蘊藻浜河防線不被日軍全面崩潰。

薛嶽尤其精於戰局程序和敵我戰力的計算。

在戰事最關鍵時刻,把裝備落後的川軍投放一線,消耗日軍攻擊。最後,依靠相對武器裝備、訓練等更為出色的粵軍、桂軍決戰託底,以保全集團軍戰線。

全線危急,薛嶽電令簡單:

死守上海郊區大場、蘊藻浜、文家場。

楊森自認楊繼業後裔,川軍第20軍多有楊森同宗的兄弟、子侄。故而川軍第20軍有“楊家將、廣安兵”一說。

收到薛嶽電令,楊森隨後戰前動員也很簡單:

我們20軍,調到上海來對日作戰,是最光榮的。為國犧牲是值得的!

楊森在第20軍之前趕往上海瞭解戰場。他一度潛入租界眺望日軍軍艦,戰機,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姑蘇南慕容

姑蘇南慕容

找一個角落
關於姑蘇南慕容:仙子落江南,語笑嫣然,還施水榭系良緣.只嘆痴心終錯付,難抵江山.略計苦興燕,舍盡千般,隻影悲歌相恨天.從來夢醒夢成夢,夢斷人間.他,以武功博學而著稱於世,與蕭峰合稱“南慕容,北喬峰”,卻一個是大英雄,一個卻是失意梟雄,受盡諸人唾罵!他,瀟灑閒雅,翩翩公子,放棄深愛自己的表妹,卻發現自己比不上一個相貌醜惡的傻小子!他,身份高貴,卻只是一個沒落的天皇貴胄,為興復大燕而疲憊不堪,而他卻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