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劍閣小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從劉備東征失敗以來,東吳扛起了面對魏國的軍事壓力,因為魏國想打蜀漢,要麼穿過漫長的秦嶺去送,要麼從東三郡朔水而上也是送。而魏國與東吳卻有著漫長的邊境線,大體上是沿著長江,呈現劃江而治的格局。所以,魏、吳爆發矛盾衝突的可能性,十分大。

曹丕時期,魏國曾多次對東吳用兵,但東吳打起防守戰來,也是有極高的天賦的。每次都讓魏國鎩羽而歸。

諸葛亮揮師北伐,魏蜀兩國開戰,天下局勢發生了新變化。老三竟然穿過秦嶺去抽老大了,這讓孫權十分吃驚,蜀漢的國本明明被劉備在夷陵一把火敗光了,怎麼才幾年時間,諸葛亮又攢起來一批人,差點還把魏國的西北給吞下來了。

不過,好在是蜀漢沒能吞下雍涼二州,不然孫權吳老二的位置可能要滑檔到吳老三了。更何況,魏蜀雙方的主公都是稱帝了,而自己的頭銜還只是個吳王。

魏蜀一旦進入到了拉鋸戰,雙方國力軍力都是消耗狀態的話,那孫權就成了最大的獲利者。

東吳不但可以坐觀魏蜀雙方消耗實力,還可以透過販賣軍需或者做倒爺,比如將蜀漢的蜀錦高價倒賣給魏國,把魏國的戰馬高價再賣給蜀國。

而孫權自然不甘心一直猥瑣發育,他一直心心念唸的就是,像魏蜀兩家一樣,獲得自己的合法權——稱帝。

自古以來,想要稱帝登極,無外乎幾種方式。

第一,禪讓制。為代表的就是堯、舜、禹。不過,《史記》記載了舜帝“巡狩”南方,征討三苗的事情。這不得不讓人懷疑舜帝的離奇“巡狩”,可能是被大禹流放了。(《史記》記載: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

不過,禪讓制,是中華大地對最樸素的先賢的美好設想,王位是有德者居之。後世也有人模仿此方案,王莽篡漢,以及曹丕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

第二,世襲制,這是最常見的方式,從夏朝大禹的王位由兒子啟繼承。就此開啟了中國古代王朝“家天下”的序幕,父終子及、兄終弟及,或者從同宗的子弟之中尋找一個繼承人。

第三,就是打天下。漢和明,史學界一直都比較認可的兩個得國最正的兩個朝代。秦朝基層公務員——漢高祖斬白蛇起義,貧農僧人——明太祖開局一個碗,都是起於毫末,一點點打拼創造了兩個傳承百年的朝代。

魏國,曹丕,表面上看是走了禪讓制的方式,但其實他是繼承了曹操的事業。

曹操從兗州陳留郡起兵,靠著鐵打的曹氏夏侯氏兄弟們,和有著王佐之才的荀彧和他背後的潁州門閥,挾天子以令諸侯,掃袁術、剿呂布、收張繡、撫關中,最終在官渡拿下了自己前半生的大山——袁紹,而後徵烏桓,最後統一了中國的北方,天下九州得其六。如此功業,放眼三國之前的歷史,也只有幾個人才幹成過。

所以,曹丕三辭之後,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改元稱帝,建立了魏國。得國的方式,非常走完了一整套的流程,由劉家將天命,禪讓給了曹魏,屬於走了全套的法律程式把房本過戶的。

而劉備,是漢獻帝親自承認的大漢皇叔,其當年東奔西走,每到一處,無不禮遇有加。投公孫瓚,公孫瓚把常山趙子龍給了劉備;投陶謙,陶謙將徐州城相贈;投曹操,曹操和他青梅煮酒論英雄;投袁紹,袁紹出城相迎。

劉皇叔一生打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旗號,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在得知曹丕稱帝后,宣傳曹丕害死了漢獻帝,大漢總公司倒閉了,自己作為大漢益州分公司,現在要將這個天命給續上。

曹丕和劉備的稱帝都是合乎禮法,有著合法依據。但是孫權手裡既不姓劉,而且又沒有漢獻帝,可以把皇位禪讓給自己,禪讓制和世襲制都走不通,那還有個辦法,把蜀漢和曹魏滅了,到時候孫權再稱帝,自然就是民心所向了。

不過,孫權想了想,這輩子連合肥都沒能打下來,還是算了。既然想合情合理地稱帝是不可能了,那就只能不要臉一點。

只要另外兩家不反對自己稱帝,那厚著臉皮也能當上皇帝。

蜀漢是自己的盟友,而且現在諸葛亮的核心戰略是北伐,無暇顧及自己。即便是蜀漢和自己反目,蜀漢的實力不如自己,東吳善於防守戰,就有劉備東征失敗的例子在前。最關鍵的是,蜀漢的當家人諸葛亮是個明事理的人,現在要是蜀吳再開戰,那乾脆別打了,直接投降曹魏吧。

但是,魏國可不願意輕易放過東吳。魏國實力最為強大,天下九州佔了六州。即便是需要分一部分精力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護花寶鑑

護花寶鑑

護花寶鑑
關於護花寶鑑:打架也能撿到古董寶鏡?啊,這寶鏡能讓自己心想事成?能給個妞兒不?我去,真給啊!喂,這妞年紀太小了一點吧?喂喂,有話說話,別動手動腳!能治好我看見美女就小生怕怕說話結巴的毛病不?真能治啊?喂,我只要治好就行啦,你把我變這麼帥幹嘛?妞少了縱然苦逼,可妞兒太多了,也很煩的啦!================此書講述的是一個小小少年撿到至尊法寶後高喊:寶鏡在手,美妞……咳咳,天下我有的爆笑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