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滄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立冬也知道,他對柳德米拉和伊芙琳的期望有些過高了。
也不能說她們就不是合格的特工,而是現在獲取情報的方式,還不是使用竊聽等技術手段為主流。
因為竊聽裝置的侷限,連續地獲取完整的情報,效果並不是太顯著。各國的情報機關,對於使用科技手段,也不太熱心。
情報機關的上層,都是年齡比較大的人。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傳統的手段上。
他們比較喜歡那種不使用暴力和複雜技術,像個紳士一樣,混入各種社交場所,結識掌握情報的人。然後找機會竊取情報、
或者是撬開保險箱,或者是潛入辦公室拍照。
另一種主要方式,就是滲透。
透過偽裝身份,打入情報物件內部,獲得晉升,逐漸接近情報源,伺機把情報帶出來。
或者策反,培養間諜,利用對方的內鬼提供情報。
或者乾脆就用錢買情報。
有的是到情報市場上去購買,這種方式,交易物件不固定,誰有情報就買誰的。
另一種情況是,從對方的變節者那裡,花錢買情報。一般賣家都比較固定。
柳德米拉和伊芙琳接受的訓練,就是這些,所以她們基本上也是沿襲這種傳統的活動方式。
這一點上,趙立冬其實已經遠遠地走在她們的前面。
安排好竊聽器的事情,這一回趙立冬真的撒手不管,任憑柳德米拉和伊芙琳自己去操作。
他要著手建設暖流公司的銷售網路。
愛彌兒已經從紐約發來電報,那邊已經開始著手組織麵粉貨源,很快就會裝船。頂多二十天左右,四千多噸麵粉就會運到香江。
趙立冬必須在麵粉運到之後,儘快銷售出去
香江的進出口貿易雖然活躍,但本地人口不多,市場有限。更多的是個轉口貿易中心,進口商品的主要市場,其實在內地。
趙立冬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內地尋找合作商家,建立銷售網路。
第一站,自然是緊鄰香江的寶安縣城。
香江和內地之間的居民,往來頻繁。以前在羅湖這裡,也沒有什麼嚴格的出入境檢查,兩地居民基本上是自由往來。
但是日本佔領了粵省之後,在羅湖設立了關卡,檢查行人證件和往來貨物。而且比較嚴格。
當然,兩地只隔著一條河,不過幾十米寬。如果想偷渡,游過去就行,其實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趙立冬自然走正規通道。
一是他將來的貨物不可能都靠走私,總得走正常渠道為主。
二是也想趁著來來往往的機會,跟關卡上的日軍官兵混個臉熟。經常走,熟悉了,適當的時候打點一下,以後帶什麼東西,就方便多了。
關卡上一共有12個日軍,軍銜最高的是一個准尉,坐在椅子上。
准尉其實不算軍官,還屬於兵的行列。不過,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立了戰功或者熬資歷,升任軍官也只是時間問題。
准尉邊上站著一個曹長,是兵頭。然後是兩個上等兵,剩下的就是一等兵和二等兵。
通關的人並不多,稀稀拉拉的,都不用排隊。但是日本兵們仍然戒備森嚴,端著槍,不時地呵斥幾句。
趙立冬打發走黃包車,就拎著皮箱走過去。
“站住,什麼人?”
一個上等兵喊著,把槍橫在趙立冬面前。趙立冬拿出護照,遞給了檢查的曹長。
曹長看了一下,上面是英文,沒有看懂,就遞給了准尉。
准尉也不懂英文,但是看了趙立冬西裝革履,拎著精美皮箱,一時間難以抉擇。
趙立冬拿出漢語名片,遞了過去。然後用流利的日語介紹自己。
“我是美國日僑,九歲的時候給跟隨父母從靜岡去了美國,我在美國有永久居留權,但沒有加入美國國籍,還是日本人。”
“高橋正則,就是這裡,這是英文拼寫,漢字名字就是名片上這個。這個暖流商行,就是我的商行。我從美國進口貨物到香江……。”
趙立冬一口氣介紹了不少。
山本准尉似懂非懂的,但也明白了個大概。
“這麼說來,你還是日本人?”
“是的,只是僑居在美國。”
“離開日本這麼久,日語還說的這麼好,真是不容易啊。”
“父母總是教育我們,不能忘了祖國。在外面講英語,在家裡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