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四方之援 (第2/3頁)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嚴尤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一方面是遲則生變,萬一起義軍真的來上一支援軍,影響新軍接下來的作戰可如何是好?另一方面,新軍此次出征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宛城,不能讓宛城失陷,一定要保住宛城,保住洛陽,繼而將起義軍消滅乾淨。】
【因此,他再度對王邑建議道:“兵法有云,圍師必闕,我等應當適當放走一些昆陽內的敵軍,讓他們散播昆陽大敗的訊息,以此影響宛城敵軍的軍心。”】
,!
【既然不能短時間攻克昆陽,那倒不如留下一個缺口,既避免對方毫無退路之下背水一戰、拼死搏殺,還能讓逃出去的敵人自己不斷散播大敗慘敗的訊息,震動軍心——自己人崩潰瘋狂的樣子,自己人口中的慘敗言論,是最能引動軍心的。】
【但這一次的建議,同樣沒有被王邑採納。】
【王邑自恃糧草充足,兵力雄厚,不需要做這些額外的無用的事情,就能夠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因此他直接拒絕了這一建議,只是要求士卒們繼續進攻昆陽。】
【此時,數十萬的新軍全部都屯紮在了昆陽城外。】
劉邦愣了愣:“四十多萬的新軍全都駐紮到了昆陽城外?”
按照前面劉秀離城去調集援兵的事情,王尋等人這麼做,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大坑?自找麻煩,還是大大的麻煩。
四十餘萬人,都放到昆陽城這麼一座小小的城池之外,圖什麼?
昆陽是小城,那麼四十萬人根本不可能全部施展開來;事實上,即使是十萬人,都足夠把昆陽包圍上好幾層了,何況四十萬人。
四十萬人放在這裡,能幹什麼?什麼也幹不了!
要展開進攻,四十萬人也根本不能同時投入戰鬥——即使是十萬人都不能同時投入,四十萬人更是純粹的浪費兵力。要是不展開進攻,那四十萬人都擠在一處,管理和調動的壓力得有多大?
即使是簡單的換個地方、行軍,想要指揮好四十萬人,都需要牽扯相當大的精力,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命令傳達到各個基層,讓底層士兵聽明白,再反饋到主帥手上;然後再進行下一道命令,再聽明白,再執行和反饋……
空間不夠,花費的時間就會更長。
四十萬人,即使所有人都訓練有素,對待命令一看便明白,一聽便能立刻執行,那也依舊需要時間——比如行軍,總得一個部分走了才能走下一個部分吧?
而這麼多人,如今擠在昆陽城外。
這都不是浪費兵力消磨時間了,這更是在給劉秀一個大大的可乘之機——四十萬人管理時候不好管理,但是要亂起來,那可是相當快速。
-
而慘烈的守城情況,則給各個時期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不論哪個時期,是戰亂是和平,是安樂是難以求生,百姓們都情不自禁地將自己代入了守城的那一方。或者說,將自己代入了昆陽城中的百姓。
大軍攻城,他們該怎麼辦?他們能怎麼辦?
即使這是朝廷的軍隊,可朝廷的軍隊同樣不會把城中的百姓當人看——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可以用來換軍功的人頭!
一旦城破,作為百姓,他們只會被屠戮乾淨,運氣好點躲過去了,一切財產都將全部化為烏有,甚至全家喪命,只剩自己一人存於世間。
——但是這就是結束了嗎?遠遠沒有!
早在之前起義軍奪取昆陽的時候,又是什麼樣子呢?若是當時昆陽與起義軍一條心,開城歸降或許還好,但若是昆陽不願意開城,那麼當時城中的百姓就要經歷一場戰火。
不管他們對起義軍是什麼態度,都不能改變他們的遭遇。
而朝廷此時發兵來攻……
不論最終起義軍能否守住城池,城中的百姓都要先為守城而戰鬥,為守城而死亡。
中年男子想到此,不由揣測,或許當時昆陽城中的百姓是願意為了起義軍而守城的,這不是因為他們多麼信任和支援起義軍,而是因為他們多麼仇恨王莽,他們多麼清楚自己在王莽治下活不下去的事實。
可若是能夠不用淪陷於戰火,誰又願意陷於戰火呢?
更有男男女女渾身顫抖,縮成一團,面露恐懼之色,若是有幼童的,父母長輩還會緊緊抱住孩子絲毫不放手——太可怕了,太可怖了。
他們或是在先前曾經經歷過戰亂,見識過攻城前、攻城時、城破後的場面,見到過那樣的人間慘劇:
屍橫於道,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