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今天有貓了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徹對於這最後的總結還是非常認同的。

相較於三代的制度,秦朝,或者說秦國當時改革變法而成的新制度體系確實先進許多,也非常符合彼時秦國的需要,推動著秦國成為了戰國的最大贏家。

有秦國統一六國的事實擺在那裡,說什麼秦國的制度腐朽落後,那不是有點太虧心了?

再者,大漢也沿用了不少秦朝的制度,難道大漢的皇帝和官員們都是傻子?

劉徹既不屑於在這件事情上當個虧心人,也不覺得大漢的皇帝和官員們都是傻子。

只不過,在成功一統天下之後,問題就出現了。

就像是這妖書說的那樣,其實這一整個體系早已對民間壓榨過度了——先前是爭霸時期,時刻準備作戰,自然可以這麼來;可是統一之後呢?

不過,雖然秦朝在這個方面栽了,但是確實給大漢、給自己一個非常好的借鑑。

他乾脆對桑弘羊道:“秦法雖有苛刻之處,但也不乏可取之點。”

桑弘羊當然清楚皇帝是什麼意思,若說秦法,漢家承襲的也不少,可皇帝偏偏沒有提漢家法度,而是專點秦法有可取之處。

那麼,這其中含義,自然是指漢家並未承襲的那部分秦法了,還與妖書提及的內容有關。

能是什麼?自然是賦稅徭役!

皇帝一心攻打匈奴,這是人盡皆知之事,皇帝也從沒有打算掩飾。更何況如今的幾場戰事,大漢都大獲全勝,皇帝如何會願意就此罷手?

但說到底,打仗,打的不僅是前線,更是打後勤糧草。

現在情況看起來尚且無礙,但若是日後戰事連綿呢?那必然是要儘可能地維持住前線,也必然要儘可能地從民間榨出潛力。

那麼,可以為大漢充當範例,還是優秀範例的,只有秦朝。

壓榨民間,維持前線,做得最好的自然是戰國的最後贏家。

而秦朝不僅能充當全面動員的範例,還能充當全面動員的反例——最終秦朝民間怨沸乃至亡國,大漢吸取這一教訓,在該收手的時候儘快收手……

【秦國,乃至秦朝的這一整套體系,可以稱之為國家總動員,或者全面動員。】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將全國武裝力量、國家經濟等各方面,都從平時體制轉為戰時體制,由國家統一排程和指揮全國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財力,讓整個國家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等,都全部為戰爭服務。】

【如今,我國在關於總動員方面,也立有國防動員的法律法規。】

【秦朝在秦國時期,為了應對戰國的局勢,就透過各種手段,使得全國進入了為戰爭服務的全面動員狀態,整體的體制也進入了戰時體制的狀態。】

【全面動員、戰時體制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其能夠使得國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被集中和利用,某種程度上可以讓一個國家的作戰能力獲得極大的提升。】

【說起來,這一套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諸侯國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大家都要準備戰爭調動資源,因此這屬於是必然之舉。】

【比如魏國魏安厘王在位期間的《奔命律》,極限壓榨魏國百姓,將魏國百姓的最後一絲潛力壓榨出來,使得在此期間魏國出現了最後一次高光。】

【但,過度動員而沒有相應的後續措施造成的後果也在魏國身上展現出來。對內過度壓榨,對外並沒有能夠有效突破,最終魏國便如《韓非子》所言,“安厘王死而魏以亡”。】

【事實上,有學者認為,魏國的崩潰甚至沒有等到魏安厘王死後,在他還活著在位的時候,魏國就已經崩潰了。】

【戰時體制,戰時體制,顧名思義,是戰爭時期的專用特殊體制。】

【在非戰爭時期,在和平階段,在戰後繼續休養生息的時期,這樣的體制是絕不適用的。】

嬴政和不少大臣都一邊看著,一邊思考。

大秦在統一六國之後該怎麼做,他們有沒有想法?當然有!

不僅有,而且想法多多,思路不一,為了關於究竟怎麼做、用什麼方式,朝堂上都已經吵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皇帝——這個新鮮出爐的稱號——想要完全集權,徹底將權力收歸中央而絕不分給什麼地方;一部分臣子覺得還是應該設立幾個諸侯,即使不願意設立異姓或者六國貴族,那也可以給皇帝自己的兒子們封賞幾個。

大家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

皇帝覺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絕世唐門:從日月帝國開始

絕世唐門:從日月帝國開始

C楊帆
關於絕世唐門:從日月帝國開始: 斗羅大陸,絕世唐門時代的版本答案是什麼?當然是魂導科技秒天秒地的日月帝國以及金手指秒天秒地秒空氣的霍掛。魂穿霍雨浩,再潤到日月帝國去,兩大版本答案不再對立,而是“沆瀣一氣”...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歷史 連載 98萬字
吞噬之主

吞噬之主

冰堂雪梨
關於吞噬之主:
歷史 連載 0萬字
新宋之詠春皇帝

新宋之詠春皇帝

林家少俠
關於新宋之詠春皇帝:&&冠冕堂皇版簡介:&&詠春門高手林鬱莫名其妙就回到了一個與原歷史截然不同的新宋時代,成為一個貧窮體弱的小小少年,秦陽。為了守護好身邊重要的人,他憑藉著詠春門武學,在亂世中奮然而起,鬥智勇、比詩詞、平叛亂、抗金兵、奪寶藏、平江南、爭天下……&&岳飛,高寵,楊再興,餘化龍,狄青!名將
歷史 連載 16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