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顧興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這樣,一萬人的兵馬浩浩蕩蕩的踏上了平亂之路,與此同時,徐天爵的1000神威營騎兵也在以最快的速度從遼東趕往山東。

他們是徐天爵手中的唯一的機動力量,所以在這1000騎兵未到之前,徐天爵倒不是很急。

畢竟現在山東的地方部隊也已經反應過來了,即便是不能反攻,但防守總不是什麼大問題吧?

畢竟,農民起義軍又沒有攻城器械,沒有武器裝備,想攻下一座堅城,其難度可想而知。

“傳令全軍保持正常的行軍速度就行,你去把底下的指揮同知和指揮僉事叫過來。”

“是。”

徐虎得到命令,也是毫不猶豫的去執行。沒一會兒的功夫,此次出征的其他兩個高階將領也來到了徐天爵的面前。

“末將指揮同知韓勇、指揮僉事孫毅見過指揮使。”

“嗯,此次叫你們兩個過來,也是商討一下大軍進入山東以後該怎麼打?”

“剛剛錦衣衛已經傳來了訊息,現在叛軍人數已經超過了十萬,其中有一半的人數都集中在鄒縣,其餘人則分成幾路進攻周邊其他城池,山東的情況有些危急,但還在掌控之中。”

“山東都司已經在組織兵馬了,你們有什麼意見?不妨說出來,咱們都商量商量。”

見狀,兩人一是相互對視一眼,他們和徐天爵並不熟,誰知道他在遼東戰場立了功,其他的一概不知,不對,還知道他的背景強大。

此刻也不知道到底該說什麼?不過這麼一直不說話,也不是回事,於是,兩人之中官職較高的指揮同知(從三品)韓勇站了出來。

“請指揮使移步地圖。”

於是幾人便來到了地圖前,韓勇沒有藏著掖著,直接說道:“指揮使請看,末將以為我大軍過濟南府以後,有兩種打法,一是集兵一路先解決兗州城和曲阜外的叛軍,解除這兩地的威脅,然後集中兵力猛攻叛軍的主力駐地鄒縣、滕縣,緩步推進、穩中求勝最後一舉擊敗叛軍。”

“至於鄆城、鉅野當地的小股叛軍末將以為可以讓山東都司出兵剿滅,畢竟在那附近有一個衛所,兩個千戶所,數千兵馬問題應該不大。”

“嗯,然後呢?”徐天爵之所以有今天這一問,自然是想看看這兩個人的能力,如果能力可以的話,此戰過後,正好可以帶去遼東。”

“第二,我軍過濟南府以後,不管兗州、曲阜以及沿路各處叛軍,直插鄒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鄒縣,擒賊先擒王,如此一來,其他諸路叛軍必不攻自破。”

“嗯,你說的有些道理,不過還存在一些問題。”

“請指揮使賜教。”韓勇、孫毅倒是謙虛,其實你是想看看徐天爵能說出什麼?想看看這個在遼東戰場上屢立奇功的人,是不是個草包?

“這其中第一條路所耗費時間太多,一路一路的去攻,無法快速平定,自然會使朝廷不滿,到時候言官彈劾你我幾人都脫不了干係,所以第一條不可取。”

“至於第二條直插鄒縣,那裡是叛軍的大本營,尚且有數萬叛軍駐守,我們如果強行攻城損失必然極大,況且也未必能抓得住賊首徐鴻儒,到時候我們也是進退兩難。”

“那敢問指揮使我們該怎麼辦?”韓勇當即便提出心中疑問,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總該要有一個行的方法吧,可千萬別是空口白談。

“其實此戰並不難打,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錦衣衛提供的情報就是制勝的利劍,此戰一開打錦衣衛提供的各條資訊就要運用起來。”

“不然我大明也不用養這麼多錦衣衛來浪費糧食,你們看這裡,很熟悉吧!施耐庵的小說水泊梁山,位於壽張縣、汶上縣、東阿縣、鄆城縣四縣交界之地,根據錦衣衛的情報,這裡就是叛軍家眷的所在地。”

“根據情報,這裡易守難攻,不過我倒不這麼認為,所以我將此戰的決戰地點就定在這裡,圍攻水泊梁山,要是徐鴻儒敢率主力前來那正好將其一舉擊潰,省的到處找他。要是他不來,那我們就抓了他們的家眷去招降。總歸我們是不吃虧。”

“指揮使真是英明,這可謂是打蛇打七寸,與那擒賊擒擒王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我們不能讓叛軍牽著鼻子走,我們才要掌握主動權。”

韓勇、孫毅也都不是莽夫,為人處事上面還是很拎得清的,不然也到不了現在這個地位。

制定好方案後,大軍按計劃行進有條不紊,由於是太子親自主持,中央和地方的官員都不敢隨便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赤眼狼兵

赤眼狼兵

魚棚柺子
關於赤眼狼兵:群像+偶遇+戰爭+陰謀+異物+野人+政權顛覆春秋末期,宋國吞併曹國,曹國後人不甘心,圖謀復立曹國;鄭國寵臣覬覦宋國的雍丘城,想要將之據為己有;十幾年前的一場宮廷悲劇,導致宋國一位年幼的公子流落邊塞;戰國初期的宋國,新君子德剛剛登基,即刻有大臣謀反;而相鄰的鄭國則虎視眈眈、心懷不軌;各種隱患和挑戰,給子德和他的朝臣們帶來重重危機。流落邊塞的宋國公子,歷盡重重磨難,與遊醫、野人、乞丐相
歷史 連載 119萬字
強弓勁弩

強弓勁弩

水做的骨肉
關於強弓勁弩: 秦國大王嬴政繼位,一個新的帝國時代悄然來臨,首當其衝的是韓國,作為五代相國之後的張良,轉瞬間,國破家亡。輾轉流離,只為能施救父兄,盡平生之所學,經世間諸多困苦,百折不撓,依舊難阻天命。少年嬴政,從涉世不深,到掃平六國,一統天下,壯志凌雲。本欲萬世師表,卻識人不清,終為大奸似忠之人所累,只十餘載,大廈既傾。
歷史 連載 11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