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不大的肥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冀州如今明面上的兵馬應該有十餘萬之眾。」
「但是冀州民殷人盛丶糧草充裕,僅是明面上的資料便有百姓五百餘萬,若是全力募兵,拉出三十萬大軍應該不成問題。」
田澤聞言,徹底死心了。
他知道程昱這麼說已經算是保守了,以冀州世家的本事,只要他打過去,這群人被逼急了,拉出五十萬大軍恐怕都不成問題。
漢末的兵民比他也是瞭解過一些的,到了三國末期,魏蜀吳的兵民比都能達到1:10左右。
更何況冀州的底子這麼厚實,錢糧都不缺,就是把所有青壯都拉上戰場,估計也能撐個一兩年。
「擴軍!」田澤咬著牙道。
「如今我們固守有餘丶征伐不足。既然如此,那冀州就不打了,先安心發育。如今我們有民眾近兩千萬,先擴軍至50萬,再圖後事。」
「諾!」程昱興奮道。
但是心中卻還是有些惋惜。若是主公魄力再大一點,直接擴軍百萬該有多好。
田澤自然清楚程昱的心思,可是遼東這些年發展的太快了。雖然在錢糧上的壓力並不大,但是民心民力需要穩固,新落戶的流民需要休養,東北平原需要開發。
五十萬大軍已經接近於陳宮等人的底線了。
而且軍隊的訓練管理及後續的維護裁撤等,都是問題,不可能招募太多的兵力,一比四十的兵民比已經相對較高了。
更何況,軍隊過於龐大,也會帶來諸多問題挑戰,將領及指揮恐怕難以承載的住。
田澤和袁紹走的道路不同,袁紹能夠不在意民生拉起數量眾多的大軍,那是因為袁紹走的是與世家大族深度合作的模式,目標只是一統天下。
漢末諸侯的發展模式各自都有所不同,但根本上都是在處理與世家的關係問題,大概可歸類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主要依靠世家的深度合作模式,代表勢力是袁紹丶劉表和孫權等。
優點是將世家的利益和自身深度捆綁,麾下勢力能夠迅速壯大而且治下相對穩定。
缺點便是世家之間存在利益衝突,並不能完全服務於諸侯。順風時內部容易扯後腿,逆風時容易放棄和投降,長期而言隱患太大。
因為世家考慮的不是諸侯能不能勝,而是自己能得到什麼。
袁紹形勢大好時,內部鬥爭極為激烈,導致任何決策都得深思熟慮丶多方妥協,效率極為低下。劉表死去後,荊州毫無反抗的便盡數投降。
孫權在赤壁之戰前同樣險些如此,全靠周瑜逆天續命和瘟疫丶天險等因素。後來對外擴張時,屢次攻打合肥不力,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治下世家不願盡力,江東派和江北派的內部鬥爭。
長遠來看,司馬家的晉朝更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第二種是適度聯合世家,既拉攏又暗中打壓限制的半合作模式,代表勢力是前中期的曹操和部分時期的劉備。
優勢是發展速度和治下穩定也相對較高,而且自身仍然保留相對較強的掌控力,決策效率和執行力相對較高。
缺點是操作難度大,對於諸侯自身的政治能力要求較高,而且在對付第一種模式時難以獲得世家全力支援,也具備部分第一種模式的缺陷。曹操和袁紹作戰時,麾下世家可沒少想要投敵,但是好在兵權還在曹操手上。
第三種是極少和世家合作甚至不合作的單幹模式,代表勢力是孫策和公孫瓚。
優點是絕對的主動權和掌控力,但缺點是,這基本是一條死路,尤其不適合在亂世爭霸的情況下,一開始會處於絕對的劣勢,除非能夠以絕對的力量橫推天下。
公孫瓚就是反面典型,一開始聲勢浩大,袁紹差點都死在他手上。但他只要敗了一次,就基本上沒得玩了。
因為在世家的扶植下,袁紹是越打越強,他卻因為沒有根基,越打越弱,雙方的差距越來越大。
其實田澤猜測,官渡之戰時的袁紹應該是想從第一種模式轉為第二種模式的。
因為那時他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曹操就剩下一口氣,一統北方丶一統天下近在咫尺。就是輸了大不了再捲土重來,反正底子厚。
那時的曹操四面皆敵丶內部不穩丶四處叛亂,他就是一直輸,耗也能耗死曹操。
而且經過數年的發展,他手中已經掌控了一定的兵權,也吃夠了世家內鬥的苦頭,處處受鉗制,屢屢錯失良機。
但他失敗了,麾下的穎川世家集體投向曹操,張合丶高覽等也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