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宮從來不是不透風的牆,裡頭早就傳出皇帝對熊廷弼咬牙切齒的聲音,傳聞,皇帝在得到廣寧慘敗的訊息之後,立即將熊廷弼跟楊鎬、袁應泰劃歸為一類,還暴怒的將乾清宮裡的罈罈罐罐打砸了個乾淨。
皇帝的確已經開始厭惡熊廷弼了,但就像剛才皇帝在養心殿內說的那樣,皇帝至少在表面上要力挺熊廷弼!
不為別的,就為一個美名。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曹操心裡會不心痛?會不滴血?
曹操恐怕早就捶胸頓足,恨不得立即將關羽大卸八塊了。但是曹操沒有那麼做,他剋制住了自己的憤怒,向天下人展示了自己的胸懷,以及禮賢下士,愛惜人才的雄心!
有了關羽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曹操的美名可謂是被天下傳頌,自那以後,不知道有多少能臣猛將投效到曹操門下!
這些能臣猛將圖個啥?
圖的不就是一個好老闆嗎?
放關羽走,不計較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罪過,就是曹操最好的形象經營!
皇帝向來擅長經營自己的形象,譬如生活節儉,有漢文帝之風雲雲,當然跟曹操一樣,都是些面子工程。
現如今皇帝咬牙力挺熊廷弼也是一個道理,不過就是曹操的故智罷了。
千金市馬骨,贏得下屬們的忠心,打消他們的顧慮罷了。
“你看,熊廷弼犯了那麼大的錯,皇上都能原諒他,日後我們若是為皇上辦事,皇上也一定不會計較我們的小過錯。”
“是啊,今上的胸懷還真是博大,真羨慕那些被今上信任的臣子,想想徐光啟吧,似乎但凡被皇上信任的臣子,無論犯下多大的過錯,皇上都會袒護他們,甚至不惜跟整個朝堂翻臉!”
“做臣子的此生能遇到這樣一位恩主,九死也無憾了。”
存有這種心思的人不在少數,假如在經過京報館那麼一宣傳,那麼皇帝此舉非但不會給天下人留下一個被奸佞蠱惑的昏君形象,反而會彰顯出敢擔當,有胸懷的明君聖主的氣度!
皇帝仍舊我行我素,對於群臣的反對聲浪不管不顧,他向來如此,認定了的事情,人家越是勸說反對,他的心就越堅定。
不過很快,皇帝就露出馬腳,因為他雖然褒獎了熊廷弼,但那都是名譽上的,口頭上的,可接下來他命令內閣跟兵部,頒佈詔令跟軍令,讓熊廷弼退居二線,改令龍驤軍督師王象乾總攬關外的軍政民政一切事宜。
這是一手堪稱經典的明升暗降。
當然,此也可視作皇帝的一種妥協,向朝堂上反對聲浪的一種妥協。
政治本就是相互妥協的一種遊戲。
皇帝非但擅長經營形象,而且善於做出妥協。他非但能夠跟群臣妥協,必要的時候,還會跟努爾哈赤妥協!
假如三五年之後,同努爾哈赤決戰的時候,大明再次敗北,那麼皇帝就不得不選擇跟努爾哈赤妥協,簽訂城下之盟了。
皇帝不會為了顏面,去選擇跟關外的那支軍隊玉石俱焚!
皇帝擺了擺手在下達最後一道軍令後,便驅散了群臣,而這最後一道軍令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詔令天下義士援遼。
援遼是從萬曆朝便開始做的事情,但是以往的數次援遼都是徵調邊軍或者內地駐軍趕赴遼東作戰,但是這一次皇帝並沒有下達類似的詔令,反而勒令兵部不可再從邊軍或者內地諸省諸軍中抽調兵勇。這次援遼,皇帝只要文臣武將!
這道詔令上寫的也很明瞭:詔令天下義士援遼!而非兵馬。
關外經過廣寧城一場大戰之後,短時間內不會再爆發大規模戰役,依靠關外的龍驤軍以及那些殘兵敗將,以足以應付局面,再抽調人馬,只是靡費錢糧兵餉而已。
但能人義士就不同了,關外從來不缺兵馬,缺的是能用的兵馬,能征善戰的兵馬!只有召集足夠多的能人義士,才能令關外的兵馬重拾信心,再次跟八旗兵較量一場。
當然了,能人義士這四個字並沒有刻在人的腦門上,所以這道詔令並非是指向性的,並沒點名,而是一道鼓勵天下義士積極動員,趕赴遼東,保家衛國的詔令。
中*華民族從來不缺少英雄,特別是在國難關頭!
自打皇帝的詔令透過各種形式廣佈天下之後,許多憂國憂民的奇人異士便紛紛收拾行囊趕赴遼東,其中就有自付身負大才,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福建邵武知縣袁崇煥!
袁崇煥早早來到京師,開始找門路,遞拜謁以及吹牛皮。
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