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確可以利用一下,或威逼或利誘,將他變作自己一顆打入文官集團內部的棋子!
以溫體仁的性子,恐怕只需要一個六部尚書或者內閣大學士的許諾,就足以使其替皇帝肝腦塗地的賣力氣了。
皇帝最後冷冷的掃視群臣一眼後,重重的哼了一聲,然後命令泰西諸人準備校武開炮!
值得一提的是,來華的泰西人多是傳教士,這幫人雖是知識分子,但並不是相關領域內的技術人員,無論是開炮還是造炮都遠遠要遜色於紅夷海盜或者泰西的槍炮專家。雖是如此,可是系統的學習過一定數學跟物理知識的傳教士們,仍然比御馬監計程車卒們做的更出色。
兩者最為關鍵的差距就在於,傳教士們懂得調整大炮的仰角角度,以及利用拋物線原理進行射擊,而這些關鍵的數學跟物理知識又在相當大程度上彌補了紅夷炮的命中率不足的缺陷!
事實上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這幾十年裡,東西方都陷入了連年的戰火之中,如東方的明清戰爭、如西方的波及整個歐洲諸國的三十年戰爭。研究這同一時期的東西方的兩場戰爭,我們會發現一個令人詫異的軍事上的困惑,即是東方的戰爭仍舊是傳統的、迴圈的、牧馬的民族對農耕的民族的侵略!戰場上發揮最主要作用的兵種,仍舊是騎兵,無論是大明的關寧鐵騎抑或是更加大名鼎鼎的八旗鐵騎。這兩支騎兵軍隊的任何一支出現在戰場上都會對整個戰局發生顛覆性的作用。譬如一旦八旗鐵騎出現,在遼東、在蒙古、在白山黑水之間,將再無對手,幾乎橫掃一切強敵,就連關寧鐵騎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可是等到了關寧鐵騎調轉關內,鎮壓農民軍的時候,無論是多麼兇狠的農民軍,無論農民軍的領袖是多麼英明、驍勇,在關寧鐵騎的衝擊下,頃刻間便會瓦解,煙消雲散。
在東方仍舊大放異彩的騎兵兵種在同一時期的西方戰場上的重要性卻不斷下滑。騎兵在東方的歷史上只不過是一個兵種,可是在西方歷史上,這個兵種曾一度膨脹,發展成一個特殊的“騎士階級”,和日本歷史上的“武士階級”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就是曾一度如此重視騎兵的西方,在16世紀末17世紀初,長達三十年的戰爭之中,卻讓騎兵始終扮演著無足輕重的輔助兵種的作用,更甚至於騎兵搖身一變,成了“運輸大隊大隊長”!給前線更加重要,擔任主攻任務的其餘兵種運輸給養物資!
是什麼早成了這種差距呢?
從表面上來看,東西方這種強烈的視覺差距,是因為西方誕生了足以替代騎兵兵種的嶄新兵種——槍炮兵種。
在西方雖然早早的發生了“步兵革命”,企圖用訓練有素的步兵方陣剋制騎兵,雖然步兵方陣自打亞歷山大時代就是應對騎兵兵種的一大利器,可是這種方陣並非無懈可擊。以長矛手組建成的步兵方陣在面對騎兵時,至少有兩個致命的弱點,其一,步兵陣型過於嚴密不利於轉身和變陣,如此騎兵便可以仰仗自己胯下的快馬,迂迴到步兵方陣的後方或者是薄弱的側翼,進行突襲。其二,步兵方陣列隊時間較長,在遭遇戰中,快速衝鋒的騎兵不會給步兵們預留足夠的時間列陣。沒有列隊,無法形成規模,不成體系的長矛手步兵在騎兵的集體衝鋒下,跟待割的韭菜沒什麼兩樣。
這兩個弱點,就是為什麼東方沒有效法西方,也搞出一手“馬其頓方陣”的原因。因為東方的遊牧民族太聰明瞭,早在漢朝與匈奴人戰爭的早期,他們就已經學會了迂迴與突擊漢軍側翼的訣竅。
“步兵革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騎兵,但這並非東西方這種巨大差距的形式原因。
將騎兵“野戰之王”的桂冠無情掃落的到底還是——槍炮兵種。
17世紀初的西方,工匠們已經造出了輕便的滑膛槍,用以取代笨拙的火繩槍,並且大大提升了加農炮的機動性,使其在野戰,遭遇戰中同樣能夠發揮出在要塞中那般強大的火力,用以打擊地方衝鋒來的騎兵。
騎兵跟步兵方陣的道理是一樣的。10個騎兵也許打不過是個步兵,但是上了規模的騎兵,一旦集體衝鋒,光那種排山倒海的聲勢,就足以令所有新兵丟盔棄甲,即便是訓練有素的老兵亦會膽戰心驚!
未戰先怯!
又豈能戰而勝之?
這便是騎兵優於步兵的最根本原因。
但是槍炮兵種以及步兵方陣的結合體就足以顛覆這種優劣勢!
首先,機動性高的加農炮以及輕便的、效率更高的滑膛槍率先朝騎兵衝鋒隊開火,震耳欲聾的槍炮聲,沖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