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猜得到,新皇帝肯定更喜歡任用更聽話也知根知底的潛邸之臣!
等陛下騰出手來,掃除了礙手礙腳的老臣們,為潛邸之臣騰出位子以後,我老田跟徐光啟就很有可能成為本朝新的政治集團領袖!到時候若想再進一步,恐怕就只能幹掉徐光啟了————
皇帝瞥了眼田弘遇那道心事重重的背影,心中暗笑。下一刻,他便鬆開了緊握著徐光啟的手,返回了自己的座位。
平衡!
永恆的平衡,才是帝王御下之道!
皇帝坐回原處後,示意魏進忠給徐光啟看座,皇帝道:“徐老師,這兩年來你在天津乾的不錯,朕心甚慰。既然在天津能夠種植水稻,那麼應天府、大同府等處應該也可以推廣水稻,這件事就交給徐老師去辦吧。”
聞言,徐光啟忙道:“不可啊陛下。”
皇帝驚詫的挑起眉頭,“為何?”
徐光啟忙道:“陛下,北地農事無過‘夏麥秋粟’兩類,這兩類畝產大約是兩石糧,水稻畝產雖比麥、粟略高,但也高不了太多。更何況北地多幹旱嚴寒,的確不適合水稻的大面積推廣。更何況,水稻種植與麥、粟多有差異,驟然變更,臣恐北地百姓多有束手無策,從而誤了農時,反受其害。”
聞言,皇帝嘆了口氣,原以為在北地推廣水稻能夠緩解大明朝日漸窘迫的糧食赤字,可聽了徐光啟的話後,皇帝才發現自己是過於武斷了。
見皇帝似乎對農事格外看重,徐光啟忙道:“陛下,北地雖不適合大面積推廣水稻,可是卻有名喚‘玉蜀黍’跟‘土豆’的兩樣作物十分適合北地的環境。”
“‘玉蜀黍’?‘土豆’?徐老師說的可是玉米跟馬鈴薯?”
皇帝反問道。
徐光啟笑道:“正是。臣下記得數年前,陛下尚是潛邸皇孫的時候,在南堂召見了臣下,同臣探討過馬鈴薯推廣的大計。”
皇帝笑了笑,他想起來了,當初在龐迪我的南堂的確有這麼一遭。
“自萬曆年起陝甘等地連年大旱,糧食歉收的厲害。我大明朝每年的糧食缺口都達數十萬石至數百萬石不止啊。徐老師,這玉米跟馬鈴薯過真能緩解我大明朝的糧食壓力嗎?”
徐光啟沉默半晌後,跪倒在地,他沉聲奏事道:“陛下,臣斗膽進言。臣下愚以為我大明朝之所以年年爆發饑荒,餓殍遍野,其因有三。”
“其一者,自是近些年來常逢大旱年,陝甘等多地農田顆粒無收。”
“其二者,乃是自萬曆年中後期以來,我大明國兩京南北直隸一十三省下轄土地兼併嚴重!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我大明國堂堂天朝上國,物產豐富,地域遼闊,其真無糧乎?非也!陛下,實乃富者為富不仁,商賈囤積居奇之故啊。”
“其三者,朝廷跟地方府道衙門排程無方,一地爆發饑荒,則亂作一團,從貧瘠之地徵糧,賑濟富庶之地,從無人之地徵糧,賑濟城鎮興旺之所,豈不弊矣?更何況其中不乏有上下其手的貪官汙吏,朝廷撥下精糧細米,可到了地方府道手裡就成了糙糧粗米,再分發到受災的百姓手裡,便只剩下麩子與糠麥了,難以下嚥啊,難以下嚥!”
徐光啟最後悲呼道:“玉蜀黍、土豆等作物,固然高產,如若精耕細作,在擇選肥沃之田地,就是畝產數百石也不是沒有可能。可是地裡出產的糧食再多又有何用?還不都是被大地主,富商巨賈們收斂了去?還不是被貪官汙吏貪墨了去?落到百姓手中之糧不過十一二耳!陛下!若欲永治天下農事、糧草之務。非均田地與重整吏治不可啊,餘者皆治標不治本。”
皇帝俯身看著徐光啟,滿意的點點頭。這個徐光啟過真是個大才,一語中的。
可是......
皇帝憂心忡忡的想道:均田地的話,就是要向全天下的大地主大士紳們開戰啊。而這幫人都是誰呢?其一者:老朱家分封各地的諸王。拿福王朱常洵也就是皇帝的叔叔來說吧,萬曆皇帝分封朱常洵就藩洛陽的時候,就賞賜了朱常洵良田兩萬傾也就是三十萬畝田地,而且是河南、山東、河北等地最肥沃的三十萬畝田地!這還僅僅是朱常洵得自於老爹賞賜的,他自己就藩洛陽以後,仍舊可以依仗著自己的親王特權,跟無比富有的家產繼續兼併與買賣田地。以至於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河南的時候,大半個河南的土地都被朱常洵給買走了。順便提一句,諸王是有免稅特權的!也就是說大半個河南的土地稅都不用上交戶部國庫了,轉而流入了朱常洵位於洛陽的王公!這還僅僅是朱常洵一個封王!其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