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伊麗鯊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幸運的是,這個時代還沒有《論持久戰》,游擊戰術也遠不如現代的發達。
這群小日子就算真的逃進山林裡打算和自己打游擊,估計他們也沒有強大的組織力。
游擊戰術是需要強大的組織力與凝結力的,試想一下,一群互不相識,沒有什麼共同價值觀,共同夢想的人組成一支軍隊,那麼指揮官該如何保證他們不會打著打著就各自逃命了?
古代為什麼鮮少有所謂的游擊戰術?
古代士兵打仗為什麼陣型都很秘籍?難道他們不知道陣型秘籍的話很容易被敵人的弓箭手射中嗎?
他們當然知道,但沒辦法。
古代可沒有什麼愛國教育,更沒有覺醒什麼民族自豪感。
在古代老百姓眼裡,誰當皇帝都一樣。
歷史上,中原多次入主蠻夷手中,從五胡亂華,到宋末元初,在到滿清入關。
抵抗的漢人,甚至是殉國的漢人看起來不少,但實際上真心想抵抗的人,少得可憐!
殉國的大多是文人,有著文人風骨。
抵抗的大多是前朝宗室,因為不抵抗也多半會被趕盡殺絕,橫豎都是一死,幹嘛不抵抗?
至於底層百姓,對他們來說,誰當皇帝他們都是底層百姓,比起抵抗,他們更願意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底層百姓缺少教育,導致他們沒什麼愛國心理,更別談什麼組織力和凝結力了,反抗的前朝宗室們將這些人組織起來,靠的是什麼?
靠的是軍餉,靠的是一頓包飯。
大家當兵是混飯吃的,能活命誰願意在戰場上拼命啊?
如果部隊陣型不夠密集,不夠集中的話,放兩槍就嚇得四散而逃了。
火器時代西方為什麼能遙遙領先?難道是因為西方的火器更加優秀嗎?
其實真相遠不如此。
清末時,清朝的火器絲毫不虛洋人,甚至雙方對射時清兵也能和英法聯軍打得有來有有回。很多人都對滿清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滿清和英法聯軍打仗的時候,人家用槍,清兵用刀。
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火器時代,近戰才是致勝的最終法寶!
清兵在火器的使用上絲毫不虛洋人,可一旦洋人上刺刀打算衝上來肉搏時,清軍便都嚇得一鬨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這就是所謂的組織力和凝結力!
清兵因為缺乏組織力,導致陣型很分散,又缺乏共同的價值觀將他們凝聚在一起,又導致了一旦看到大片敵人朝著自己衝來,乾脆丟盔棄甲,各自逃命。
而洋人軍隊陣型相對十分密集,小時候看電影的時候李牧還好奇,為啥一群拿著槍的人要站成一排排隊槍斃?
期初李牧以為是那個時代的火器精度太差,需要密集的火力才能形成有效的殺傷。
但長大後瞭解到,燧發槍的精度並不差,甚至比現代人想象的精準得多得多。
之所以排隊槍斃,是因為那個時代缺少一些相關的價值觀教育和愛國教育,導致軍隊凝聚力不夠。如果陣型過於分散的話,那逃兵可就多了去了。
打著打著指揮官就會發現,己方人數越來越少,但戰場上的屍體卻沒幾個。
陣型密集的話,一來方便指揮官及時發現逃兵並處決,二來也可以讓士兵們更有勇氣。
人類是群居動物,特別是在戰場上廝殺的時候,你的身邊有無數戰友緊挨著你為你擋槍子,和周圍空無一人,離你最近的戰友相隔十幾米遠所給人造成的心理壓力是完全不同的。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游擊隊伍。
這群扶桑人就算要進山和自己打游擊,多半也成不了氣候。
畢竟底層老百姓可不會閒著沒事兒跟你進山,三天餓九頓的。
那些會進山打游擊的,往往都是既得利益者。
百姓進山打游擊能得到什麼利益?
想到這,李牧搖了搖頭道:“這倒是不足為據,得人心者得天下,扶桑的百姓常年遭受武士階層的壓迫,就算那群傢伙進山打游擊,也成不了氣候。”
“更何況……咱們手裡還有大殺器。”
“大殺器?”
一旁的王晴好奇地皺了皺眉。
“報紙啊!”
輿論戰這東西,自古以來就是最為重要的一環!
只可惜,古代沒有報紙,搞輿論戰只能靠一張嘴。
效率低,風險大,遠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