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行雲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土層下,半米深的古土壤,取走的土層運去建造城牆。露出古土層後,將土壤疏鬆,加入水後用水牛踩踏使其變粘稠,這樣便做出了磚泥。

將磚泥放入模具後壓實,用竹片展平一面露出的磚面後,取下木模,磚坯就製作完成了。

為晾乾磚坯,我和斟土又建了一塊曬場。當然這曬場比稻穀的曬場簡陋很多,除草後將地展平夯實就可以。這次制磚約八千塊不到,這是也磚窯能裝下的最大限度。

磚坯放在曬場堆成半米高的矮牆,除了上下兩個接觸面,每塊磚的距離都在三到四公分。直接放在太陽下面晾曬會出現裂紋和變形,所以用穀草粗略編制一些草蓆覆蓋在磚坯上。

夏曆二年十月中旬,水稻已經抽穗,大部分已經開始充漿。而磚坯還沒幹透,看來一時半會兒是燒不成的。趁著這個空擋我帶著十幾個人開始收集柴火,提前做好裝備避免到時手忙腳亂。

夏曆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水稻收割完畢後磚坯終於乾透。分配完工作後,我帶著斟土等二十幾號人開始燒磚。

我只知道燒磚需要很長時間,磚窯的土磚燒了十天後不得不停下,因為柴火已經用盡,新找來的柴火都是溼木無法提高窯內溫度。這讓我開始放棄讓全族人住上磚房的念頭,在沒煤的情況下燒窯真的太耗費柴火。

磚窯冷卻後,我迫不及待的開啟想看看成果如何。工匠把第一塊磚運出後讓我著實驚喜,燒出來的是紅磚,和後世的沒太大區別。

我試著敲碎幾塊,發現硬度和韌性都不錯,可以用作建築材料了,當然比後世的火燒磚質量要差上一些,這可能是燒製時間、溫度不夠和磚窯本身的問題。

我將第一窯土磚燒製時發現的不足進行休整改造後,其他問題就留給工匠們慢慢發現吧,畢竟我也不比他們多多少經驗。

由於土磚燒製極其費燃料,我打算只燒製一部分磚出來建造部落的行政部門用。族人居住的房子還是先用土牆吧,也怪不得古代先民的住房大部分是木質結構,燒磚不是易事!直到明代,我國居民才大量採用火燒磚建造房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邪器

邪器

知樂
歷史 完結 27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