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盟誓制度 (第1/2頁)
逍遙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神武二十七年,七月初一。
青海都督府,伏俟城。
殷無咎選擇這座城池召開盟誓儀式,八十一位吐蕃首領紛紛聚集於此。
伏俟城曾經還是吐谷渾國的都城,屹立於青海湖以西,城池面積達到三百多萬平方米,東西大約一千五百米,南北大約兩千米,又可分為內城、外城雙重結構。
由於隋唐時期地球正式進入溫暖期,全球平均溫度相比現代社會高出兩度,所以青海湖畔的氣候環境同樣發生巨大變化,直接把沿岸平原全部變為良田,還把雪山變成山地草場。
如今伏俟城便是青海都督府的治所,青海都督郭志崇負責管理鄂拉山以北的廣大地區,即是青海湖周邊地區和柴達木盆地。
“陛下,各部首領已經到齊。”
郭志崇恭恭敬敬跟著殷無咎彙報道。
殷無咎微微點頭不冷不淡說道:“好,那就正式舉行盟誓吧!”
盟誓制度乃是吐蕃王朝的制度之一,源於詛誓咒語,組織形式稱“盟會”,內容一般由盟誓緣起、遵誓要求、違盟惡果三個部分組成,以天神、地神、佛經、寶塔或自己信仰的神為證,若是違背誓言即是對神靈聖物的褻瀆。
青藏高原的人們對於神靈擁有崇拜與敬畏觀念,故而盟誓具有較強的約束力,會給參盟者造成約束力與心理壓力,從而使盟誓者信守諾言和履行義務。
盟誓儀式需要宰殺牛、羊、馬等動物作為祭品奉獻給神靈,在這套流程走完以後,殷無咎帶著八十一位吐蕃首領共同登壇對天宣誓。
殷無咎以大夏皇帝的身份正式把腳下這片土地賜給各個部落,並且把他們劃分成八十一個千戶,具有交納貢賦和帶兵出征作戰的義務,換而言之就跟吐蕃帝國的東岱制度沒有太大區別。
各部首領的千戶長們發誓對大夏皇帝進行效忠,永遠承認殷無咎及後代子孫為最高統治者,非殷不得稱王,非功不能封爵,有違此誓,天下共擊之,人人得而誅之。
在眾人盟誓宣讀完畢後,殷無咎敞開雙手大聲呼喊:“天神在上,請您降下紫光祝福我們吧!!!”
下一刻,整個天空雲朵逐漸變成深紫色,天空上的紫色極光照耀著伏俟城。
“天神顯靈啦!”
“天神顯靈啦!!”
“天神顯靈啦!!!”
各部首領的千戶長們紛紛感到震驚,他們認為這是盟誓受到上天認可,於是不由自主朝著殷無咎跪拜行禮,是他才讓天神顯靈。
青藏高原的人們十分篤信鬼神之事,尤其是在這個普遍認為皇權天授的時代,紫光降世這樣違反常理的奇觀,所帶來的衝擊力是難以想象的。
在沒有科學理論解釋的情況下,殷無咎在眾人眼裡儼然成為神的化身,就連千戶長們也是深信不疑,畢竟以往吐蕃贊普舉行盟誓都沒紫光降世。
殷無咎身體能夠溝通天地控制天氣,他自然有辦法引起天地異象,以神的名義統治青藏高原,這才不用花費太多管理成本,誰讓他們就吃這套鬼神之事。
此番參與盟誓儀式還有很多僧人,本來他們是作為見證者,在看見殷無咎竟然有辦法讓天神顯靈,這些僧人開始認定皇帝陛下就是佛的化身。
當初殷無咎派遣三千僧人抄錄佛經帶往邏些城,在吐蕃內戰全面爆發的時候,很多漢地僧人旋即北上逃往青海湖畔和黃河上游的九曲之地,反而選擇在這裡弘揚佛法。
對此殷無咎並沒加以制止,他反而希望佛教文化能夠紮根在青藏高原,以免日後再次出現吐蕃王朝這樣的高原帝國。
在殷無咎的默許之下,僧人們紛紛在高原上弘揚佛法,佛教文化逐漸成為百姓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殷無咎則是親自坐鎮在青海湖畔的伏俟城,他需要時刻了解吐蕃國內的局勢,絕對不能讓他們再次統一起來,三位贊普共存才是符合大夏帝國的利益。
當初殷無咎派遣大夏使團前往邏些城,表面上為前任贊普赤松德贊慰問弔唁,實則暗中刺探吐蕃帝國的虛實。
如今這支使團已經順利返回,他們聽說皇帝陛下御駕親征,大舉進攻吐蕃邊境,隨即來到伏俟城覲見殷無咎。
鴻臚少卿韋倫奉命出使吐蕃,他為殷無咎帶來邏些城的情報。
“陛下,吐蕃國內三贊普並立確有其事,蔡邦氏和那囊氏兩大集團互相攻伐,雙方在峽谷隘口和藏河渡口爆發激烈大戰,兩位贊普宛如傀儡有名無實,軍國大事皆由擁立的外戚尚族所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