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度使的由來 (第2/2頁)
逍遙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節度使”。
唐睿宗李旦在位時期,節度使早已成為常態化的使職。
由於大唐帝國幅員遼闊,邊境距離長安實在太遠,於是皇帝賜予節度使們旌節,不必請示便宜行事。
隨著節度使們麾下將士立下戰功,朝廷方面進行賞賜。
唐朝時期賞賜之物大多數都是布帛和銅錢,這兩樣東西雖然都是硬通貨,但是大唐朝廷都要準備無數輛馬車進行運輸,經常來回一趟的運輸費用驚為天人。
大唐朝廷只能允許節度使兼任排程軍需的“支度使”,以及管理屯田的“營田使”,再把當地州府郡縣劃歸管轄,截留錢糧以供軍需。
由於節度使只是使職並無品階,所以本地官員不需要聽從軍令,反而吃拿卡要和雁過拔毛。
為了避免本地官員吃拿卡要和雁過拔毛,大唐朝廷允許節度使兼任轉運使、水運使、鹽池使、鹽鐵使,這樣就能獲得鹽鐵稅收按時發餉。
節度使兼任支度使、營田使、轉運使、水運使、鹽池使、鹽鐵使等眾多官職之後,這就相當於斷絕當地官員的財路,雙方矛盾頓時激化起來。
大唐朝廷只能繼續加強節度使的權力,又讓節度使負責兼任採訪使,掌管檢查刑獄和監察官吏,這才勉強解決掉矛盾。
這個時候所有問題已經解決掉啦,可是節度使們所掌握的權力,基本就跟西漢初期的諸侯王沒什麼區別,上馬管軍,下馬管民,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
結果李隆基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還允許節度使們身兼兩個藩鎮或者三個藩鎮,在天寶中期還有出現四鎮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