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三遼城 (第1/2頁)
逍遙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萬禁軍經過戰鬥減員只剩下三萬五千人,另有五千禁軍護送傷員和骨灰已經返回,還有兩萬禁軍押送二十五萬俘虜前往遼東郡和遼西郡。
目前殷無咎身邊只剩下一萬禁軍。
他選擇在遼澤以北築造三座城池,以“一”字形進行展開,每座城池相距一百里,藉此消化掉契丹地盤,避免讓其他遊牧胡人或者漁獵部族搶去。
幸好殷無咎透過以戰養戰搶奪到大量物資,不然的話,僅靠遼州地區運輸糧草只怕都要餓死,畢竟現在遼河還沒解凍。
遼州大部分糧草都是來自青州地區。
青州各郡透過海運把糧草物資運往遼州,配合幽州地區一起海運提供後勤補給,這些糧草軍械全部聚集在陽樂縣。
陽樂縣作為遼西郡的治所,地理位置依託白狼水(現今大淩河)作為天然防線,這是遼州夏軍的後勤基地,這裡停靠著幽、冀、青三州運糧船,源源不斷為遼州大軍提供糧草物資。
冷兵器時代行軍打仗必須依靠水路或者海路運糧,陸運成本太過離譜,差不多相當於水運成本的二十倍左右,而且隨著距離越遠成本還會越大。
例如陽樂縣駐軍一萬人馬,一年下來人吃馬嚼大約需要消耗十二萬石糧草。
按照從榆關守捉城(現今山海關)到陽樂縣大約五百里地,每天糧車行走五十里地,那就至少需要十天左右,來回一趟則是二十天時間。
夏軍一個輜重營下轄六百名士兵,擁有八十輛糧車,每輛糧車能夠運載十二石糧草,摺合下來每個輜重營可以攜帶九百六十石糧草,這差不多就是一萬人馬三日之糧。
這就代表著一萬人馬需要七個輜重營,運糧士兵四千兩百人和五百六十輛糧車才能完全滿足後勤需求,這就是採取路運的弊端,成本之大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因此沒人願意透過陸路運輸糧草物資,頂多就是短距離中轉下而已。
反觀水運和海運的成本優勢非常巨大。
一年只需要透過海運六十船次,每個船次攜帶兩千石糧草,而且只需要上百名船員即可,到岸之後再找人前來卸貨。
一直以來,很多人好奇中原地區行軍打仗動輒數十萬人,還以為這是在胡說八道,殊不知人家那是透過水網密佈的水路運糧,故而才能動員這麼多士兵。
在鐵路運輸還沒出現的冷兵器時代,水運和陸運兩者成本顯而易見。
殷無咎就是考慮到後勤成本壓力太大,他才在涼州地區採取戰略防禦,暫時不要去惦記西域地區。
面對這種後勤壓力,敵我雙方就是誰進攻誰吃虧。
行軍打仗必須考慮到後勤成本,不然朝廷國庫再有錢也會折騰完。
因此殷無咎行軍打仗從不脫離水路運糧,否則他就只能以戰養戰就敵於糧。
但是這樣終究也不是辦法,畢竟敵人糧食也會吃光。
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為今之計只能在遼州地區大舉屯田,這樣才能減輕夏軍將士的後勤壓力。
這次殷無咎為遼州夏軍抓來二十五萬俘虜,希望郭子儀他能好好利用這些免費勞動力。
天寶年間,遼西地區的柳城郡編有九百九十七戶,三千七百八十九人,大唐帝國在這裡幾乎沒剩下多少漢人。
去年遼州地區經過登記造冊,包括奴婢和軍隊在內編有五萬六千戶,二十二萬五千人,良田四百五十三萬畝。
如今加上二十五萬俘虜奴隸,遼州各郡擁有四十七萬五千人,其中大約六成人口都是外族胡人,漢家兒郎僅有十九萬人。
值得一提,大部分漢家兒郎皆為軍隊家屬,以前並沒進行編戶齊民,因此大唐朝廷在東北地區的人口數量才會如此之少。
殷無咎在遼澤以北築造三座小型城池,僅用兩個月時間便建造完成,所用材料全部都是就地取材,每座城池佔地面積僅有四萬平方米,最多能夠駐守兩千人。
中遼城位於現今東北地區通遼市。
西遼城位於現今東北地區開魯縣。
東遼城位於現今東北地區雙遼市。
三座城池合稱為“三遼城”,通遼郡的郡治設在中遼城。
殷無咎直接把三遼城移交郭子儀,讓他派兵前來駐防。
郭子儀接到命令派遣六千夏軍進駐三遼城,這是中原王朝首次把駐軍推到遼澤以北地區,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
三遼城向北能夠威懾漁獵部族,向西能夠進攻遊牧胡人,這裡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