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黠戛斯人舉族投靠 (第1/2頁)
逍遙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神武二十年,九月初一。
李倓帶著兩萬玄甲軍常年駐守薩末鞬城,他在為大食和吐蕃兩國罷兵休戰而感到憂慮。
要是沒有呼羅珊軍團牽制吐蕃大軍的主力部隊,大唐朝廷實在難以在中亞大地站穩腳跟,這裡在亞歐大陸的地緣格局屬於四戰之地。
東有大夏帝國。
西有黑衣大食。
南有吐蕃帝國。
北有可薩汗國。
這四個國家完全把大唐擠在中間,大唐稍有不慎就會亡國滅種。
李倓認為必須主動打出去,他看來看去只有可薩汗國最好欺負,烏古斯人和欽察人做夢都想報仇雪恨。
就在李倓思考拓展戰略空間的時候,白元光走進來朝著他彎腰行禮說道:“太弟殿下,石國柘折城傳來緊急書信,信上說有五萬黠戛斯人前來投靠。”
“黠戛斯人?”
李倓一臉懵逼問道:“孤記得黠戛斯人不是逃往極北之地嗎?他們怎麼會出現在石國呢?”
白元光鄭重其事解釋道:“堅昆可汗李懷忠確實帶著部眾逃去極北之地,可是那裡天氣實在太冷,很多黠戛斯人因此而凍死。”
“據傳堅昆可汗李懷忠在寒冬中受凍而死,黠戛斯人這才決定舉族南遷,沒想到在半路上打劫到可薩汗國的商隊,為此受到可薩騎兵的圍追堵截,只剩五萬黠戛斯人順利抵達石國柘折城。”
李倓頓時感到唏噓不已,他倒也歡迎黠戛斯人前來投靠,隨即寫信送往石國柘折城,準備把這五萬黠戛斯人進行收編,再找機會分配到昭武諸國。
為了防止外族胡人反客為主,李俶和李倓兄弟兩人極力儲存西域唐軍的有生力量,以此作為根基才有辦法號召三十萬西域番兵。
大唐軍隊總共分為兩支,分別為西域唐軍和西域番兵。
西域唐軍皆為大唐漢人組成。
西域番兵皆為外族胡人組成,頂多只有一小部分大唐漢人充任基層軍官。
當年大概有三十萬漢人百姓跟隨李俶遷徙到花剌子模綠洲,至今已經過去六年有餘,大唐漢人數量飆升到四十萬人,年輕丁壯八萬多人,而這才是大唐朝廷的根基。
大唐治下各族百姓大約擁有一百五十萬人,雖然漢人百姓只佔百分之二十六,但是這已經屬於最大民族。
本來昭武諸國的粟特人遠遠超過漢人,但在常年戰爭的消耗下只剩三十萬人,人數佔比只有百分之二十。
大唐朝廷對於外族胡人採取羈縻統治,允許他們以城邦國家的形式而存在,各個國王需要得到大唐天子的冊封才能算數,只需按時履行發兵義務。
由於大唐朝廷嚴格執行胡漢分居,因此從來不允許胡漢雜居,所以大唐漢人仍然保持著忠君愛國的純正思想,漢人百姓基本都是集中在花剌子模綠洲。
原本花剌子模綠洲還有生活著很多外族胡人,後來大唐朝廷逐漸把他們遷走,藉此填補各個城邦國家的人口,並且透過騰籠換鳥的方式消滅掉火尋國。
目前大唐朝廷正式把花剌子模綠洲視為京畿之地,李俶效仿周天子分封外族胡人為諸侯,相當於把城邦國家的土地人民封給各個國王,因此大唐才能羈縻統治各族百姓。
各個城邦的諸侯們需要聽從大唐天子的調遣,按時履行發兵義務,偶爾還要向大唐朝廷繳納賦稅,而這也是對於各族百姓妥協的產物,畢竟漢人百姓僅有百分之二十六,故而不適合實施中原王朝的郡縣制。
蔥嶺以西的中亞大地乾旱少雨,大部分地方都是屬於荒漠,只有天山雪水滋潤過的土地才會形成沙漠綠洲,人類才能在沙漠綠洲建立文明。
其中花剌子模綠洲便是中亞地區最大綠洲,烏滸河(現今阿姆河)在此形成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水流減緩,有機物會沉積在土壤之中,土地肥沃適宜耕種,河水過多又可直接排到雷翥海(現今鹹海)。
如今大唐朝廷在花剌子模綠洲開墾出上千萬畝良田,每年多餘糧食都能用於支援戰爭,最大程度保證西域番兵的糧草安全。
最重要的是,花剌子模綠洲的地理環境非常優越,北靠雷翥海,東西兩面皆為大沙漠,只需要對付來自南面的敵人。
南面敵人只會順著烏滸河進攻花剌子模綠洲,而這就需要控制住烏滸河以北地區的昭武諸國,使其敵軍不敢順水直達,如此便可保證花剌子模綠洲的絕對安全。
這些年來李倓一直駐守在薩末鞬城,李俶才能在花剌子模綠洲悶頭髮育,重建大唐積蓄力量,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