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華夏自古有句俗話:“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用來形容古代民眾以當兵為恥的觀念。
在春秋戰國和更早時候,從軍打仗的都是貴族,但是從戰國後期開始,普通百姓也不得不從軍打仗,當兵的地位和待遇就急劇下降,所以慢慢的就有了這一句俗話。
到了明朝時候,當兵的地位依然沒有改變。哪怕是在洪武年間,普通的軍士在軍中經常受軍官的打罵欺壓,苦不堪言,所以才會有越來越多的逃兵。
但是朱標在影片中看到朱海軍那個時代計程車兵們,無論男女,步伐鏗鏘,目光如炬,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無與倫比的自信和堅定,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堅毅和自信。
第一次看到這一幕,他是真的被震撼了。
不過他馬上回過神來,緊接著立刻追問道:“該不會這些人都是軍官?”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也差不多能理解了。畢竟軍官和普通軍卒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語。
朱海軍聽了,笑著搖搖頭說道:“方陣前面的兩個人是軍官,但是其他人都是普通軍卒。”
他並沒有給朱標解釋說,這些普通軍卒其實是從各部隊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他相信如果明朝能夠從各軍中挑選出一些精銳的話,應該也是差不多的。
聽到他這話,朱標想了一想,又追問道:“都是普通軍卒?為兄有點不信,該不會你們普通軍卒的兵源,其實都是和先秦春秋時候一樣?”
朱海軍一聽,想也不想便回答道:“當然不是,我們是義務兵役制,就是所有人成年後都必須要服兵役。”
朱標聽了,稍微愣了一下,然後又追問道:“賢弟的意思是,賢弟也去當過兵了?”
朱海軍看出來了,在這個兵士方面,朱標好像追問得很緊,應該是非常關心的那種。
於是,他耐心的解釋道:“那倒沒有,雖然所有人都有義務要當兵,但是如果身體原因不能當兵,那自然就沒法當兵了。我是在讀大學,所以也可以不用當兵,但是必須要進行軍訓,要軍訓合格才可以。當然大學畢業也可以選擇再去部隊當兵,我有同學就去當兵了。”
說到這裡,朱海軍想起明朝的軍戶,進而又想起被後世噴的戶籍制度,便對朱標說道:“你爹按職業把人進行分類,然後還要世世代代都這麼做,這種做法就是被我們噴的。”
此時的朱標,自然已經知道,這個所謂的噴,其實就是抨擊的意思。於是他就不解了,當即問道:“為何?”
說完,或許是為了給他爹辯解,他便又主動先說了起來,給朱海軍解釋這個戶籍制度的來龍去脈。
朱海軍提及的這個戶籍制度,其實並不準確,他想說的其實是戶籍制度下面的分戶制度。
這套制度,朱元璋是沿用了元代的“分戶制”,即將戶口按照從事的職業分為民戶、軍戶、匠戶等類別。這些不同戶別的人戶,祖祖輩輩必須從事同一類工作,並承擔相應的賦役。這種制度確保了人口的職業穩定,也方便了國家的管理和稅收。
總的來說,在這分戶制下,民戶有田,並自己決定種什麼,但需要承擔較重的賦稅和徭役義務;軍戶享有免除民戶雜役的優惠,但需要承擔從軍的義務;匠戶享有技藝傳承和朝廷分配的活,但也只能做這一行。
不得不說,這些措施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具備一定的合理性,對於當時社會的發展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也是如此,朱標就覺得這種制度很好,就替他父皇辯解了起來。
朱海軍這邊,聽著感覺不對,這個好像和他印象中有出入。於是他一邊聽著朱標的講解,一邊用電腦搜尋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之後,他才明白,他要噴的其實不是因為這,而是朱元璋規定的另外一項制度。
但是之前的話好歹已經說出去了,不管怎麼樣,要是承認自己錯了,那是有損他之前樹立起來的博學形象。
再一個,就算是這一套制度,在後世人的眼光中也還是有缺點的。因此他等朱標解釋完了之後,便從容開口說道:“那在這種制度下,如果一家人都不適合當兵,或者一家人都不適合當匠人,或者不適合種田,那該怎麼辦?或者說有人雖然是軍戶,但是他更有匠人的天賦,或者他更擅長於種田,那怎麼辦?”
不等朱標說話,他就又搶先說道:“我們認為合理的是,如果有人不適合子承父業,而有更好其他的天賦,你得允許他去做其他的。這麼一來,他個人有更好的發展前途,對於朝廷來說,也會有人有更多的貢獻,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