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麼一來,倭國的所有瓷器都會是大明的瓷器。大明瓷器的價格漲跌都會嚴重影響倭國的瓷器使用,這便是大明不費一兵一卒就控制了倭國的瓷器買賣。”
朱標聽到這裡,忍不住發出疑問道:“賢弟這麼說,似乎和不費一兵一卒控制番邦甚遠啊!”
他可是給他父皇說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控制番邦,就只是控制瓷器價格之類,明顯低於預期,指不定回頭會被他父皇說他誇張了的。
朱海軍聽到他的疑問,卻是一笑回答道:“你別急,我只是舉了一個例子而已。因為瓷器這些,是你明朝的優勢,方便你理解。我再接著往下說,你聽。”
朱標聽到這話,放心了一些,便給他父皇母后傳話,繼續當起工具人。
只聽朱海軍接著說道:“再舉個例子,大明需要很多甘蔗來製作糖,而安南是適合種植甘蔗的,因此大明就去安南大量收購甘蔗。安南那邊見種甘蔗能從大明這邊賺錢,就都去種甘蔗而不種其他,規模擴大起來的話,就等於安南的絕大部分人都去種甘蔗,他們國家也就只有甘蔗了。”
“這種在我們這個時代叫做經濟單一,會深受大明的甘蔗收購價格影響,一旦大明要對安南用兵,或者拿捏他們,只需要不收購甘蔗,或者降低甘蔗的收購價格,他們的百姓就沒收入,就會出亂子。”
聽到這話,這次是朱元璋提出了反對意見道:“此法不通,安南國王只要規定種植多少甘蔗就必須種植多少糧食,便能解決這等事情。”
朱元璋自己就有過規定:“凡農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棉各半畝,十畝以上者倍之,其田多者,率以是為差。”
並且他還為此要求地方官親自督導巡視,確保農民按照規定種植。如果不執行這一規定,農民將會受到處罰。比如,不種桑樹的農民需要出絹一匹,不種麻和棉花的農民需要出麻布、棉布各一匹,如此等等。
此時,朱海軍聽到朱元璋的反駁,也不在意,只是再說道:“那大明同時賣給安南糧食,遠比安南自己種的糧食還要便宜,那安南人還會去種糧食麼?這雙管齊下,安南人種甘蔗賺錢,種糧食可能會虧本,那他們會怎麼選擇?”
這一次,是朱標提問了:“我們的糧食為何會比安南自己賣得還便宜?這不可能!”
朱元璋聽到他的問話,並沒有說話,只是等待朱海軍回覆。從他的表情能看出來,他覺得朱標說得有道理。
朱海軍看在眼裡,也不氣餒,繼續解釋道:“就這個例子來說,當然是大明的生產力提高,糧食多得吃不完,才賣給別人,價格自然會低了。這個在我們這邊也有一個詞,叫做傾銷。”
“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了,再說回朝貢制度,如果放開買賣,那以大明朝的實力,瓷器、絲綢等等全部往外賣,番邦的財富,比如他們的金銀、或者有用的東西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明,大明就會越來越富有。隨後,大明朝把這些財富用來提高生產力,自然就能生產出更多的物品,價格也會降低,就又能賣給番邦,最終出現我前面舉例的情況!”
說到這裡,朱海軍提高了一些聲音,強調道:“但是,要是在這個過程中,這些財富被少數人賺去,只是富了一小部分人,並且不是用來提高生產力,而是拿來享受的話,就很難出現我說的情況了。朝廷必須在這個過程中參與進去,控制規範買賣,並從中得到好處,也就是收稅,如此才能提高整個國家的實力。”
他說完這些話,看到朱元璋的表情,便補充說道:“可能有的番邦會意識到被大明在經濟上綁架的風險,從而限制大明的商品賣到他們國家的話,就需要朝廷出面,不管是威逼利誘也好,還是直接出兵也罷,強迫他們接受大明的商品買賣。這種戰爭,就不是虧本的買賣,是有直接有利可圖的戰爭,不存在打起來會承受不了錢糧消耗的情況!”
“試想一下,這種對外關係持續的話,大明是不是會越來越富,越來越強大?番邦就只能依賴大明,不敢得罪大明,整個世界,都將以大明為尊。”
朱海軍這套說法,其實是歷史上資本的擴張。但是如今的大明朝,卻是封建帝國,基礎不同。他的這套理論,其實是有點不符合實際的。但是,如果朱元璋做出改變呢?
歷史未必就不能走出一條不同於原本歷史的道路!別的皇帝可能沒有這個能耐,朱元璋卻未必沒有!
聽完了朱海軍的話,朱元璋沉吟片刻之後問道:“朝廷放開和番邦的買賣,如何收稅,這收到的稅能有多少?”
朱海軍一聽,毫不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