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使蜀漢
就在魏國皇帝曹睿動身南巡之時,孫權在武昌也沒閒著。
三國鼎立已有數年,魏國在北,在天下十三州里佔據九州之地。
吳國在東南丶蜀國在西南,統共佔據四州之地。
雖說這只是一個大略的劃分,若論及細節之處,吳國的揚州丶荊州的北部部分在魏國手裡。但無論如何,魏國國力比吳蜀兩國加起來還是略勝一籌的。
如今孫權有意以周魴詐降為契機向魏國用兵。劉備死了也沒幾年,如今蜀漢的態度尚不十分明朗。西邊這個鄰居的態度,也是孫權不得不需要考慮的因素。
孫權此人多年以來,對蜀漢時戰時和。但若要用一句話來粗略概括一下,可以稱之為『短視的實用主義』。
孫丶劉兩家自赤壁起開始聯合抗曹,但聯盟徹底毀於孫權派呂蒙攻擊關羽。劉備舉國東征之後,孫劉或者吳蜀兩國的關係已經降到了谷底。
劉備東征敗於夷陵之後屯兵白帝城。在曹丕第一次三路伐吳之時,還未下線的劉備甚至給陸遜寫信嘲諷:「魏兵已在江陵,若我再東征一次,將軍你覺得如何?」
孫權當時的確與劉備請和了。但並不是兩家之間你好我好這種請和,僅僅只是停戰罷了。
所謂否極泰來,蜀漢這邊在劉備逝去之後,『政由葛氏丶祭則寡人』,諸葛亮先後兩次派鄧芝出使東吳,孫權也派張溫出使蜀漢。孫權的試探以及諸葛亮的善意,這些都是促使吳蜀和睦的基礎。
如今孫權將要動兵,於是派遣張溫第二次出使蜀漢。
從武昌出發,沿著長江一路西行,路過江陵之後,若是再穿過陸遜負責的西陵防區,就可以抵達蜀漢了。
吳國,西陵城中。
陸遜正坐於府內讀著文書,這時府中吏員傅慶走了過來,拱手行禮後說道:「稟君侯,大王從武昌派到蜀漢的使者張溫,現在已至西陵城中。」
陸遜放下文書後眉頭微皺:「吳王又派張溫去蜀漢了?張溫可曾攜帶什麼文書?」
傅慶回應道:「屬下已經問過,張溫帶著大王給蜀漢諸葛亮的書信。」
陸遜好似不經意的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把大王給蜀漢的文書拿過來,我要親自看上一遍。」
傅慶領命後告退。
自上次蜀漢的鄧芝出訪東吳之後,東吳和蜀漢就建立起了溝通渠道。
蜀漢自是諸葛亮秉政,但如果每次都是孫權給諸葛亮寫信丶或者諸葛亮給孫權寫信,這個地位根本就不對等。
於是孫權想了一個主意。
凡是日常需要與諸葛亮溝通之事,孫權就命陸遜來與諸葛亮直接溝通,而且還刻了一個孫權的印綬放在陸遜這裡。
若是有什麼重要之事需要孫權和劉禪丶諸葛亮說的,就將書信從武昌發到陸遜所在的西陵,當然也要經過陸遜的閱覽。
如果陸遜發現信中有什麼地方需要更改,那麼陸遜無需請示孫權,可以自己直接修改後蓋上孫權的大印,直接發往蜀漢即可。
因此陸遜聽聞張溫帶著孫權的書信即將前往蜀漢,就自然而然的讓吏員去將書信拿到這裡來。
畢竟此事已成慣例了,陸遜也沒有多想。
半晌之後,陸遜聽見傅慶急匆匆的走到堂前,卻在進來的時候有所遲疑。
陸遜問道:「是因何事疑慮?」
傅慶答道:「稟君侯,恕屬下無能,沒能從張溫那裡將書信要來。甚至丶甚至張溫還口出狂言,話語中似乎對君侯有所不忿。」
自從統率軍隊在夷陵擊敗劉備之後,陸遜的軍事才能得到了證實丶個人威望也日漸增加,就連吳王孫權也都對陸遜客客氣氣。
陸遜問道:「張溫說了什麼?」
傅慶吞吞吐吐的說道:「張溫說,他帶的可是吳王書信,君侯有何資格能看?」
陸遜已經很久沒見過有人對自己出言不遜了,頓時有些說話時帶了些怒意:「匹夫怎敢如此?把張溫帶到我這裡,我要親自問他。」
傅慶領命而去,過了一會,兩名甲士一左一右從後推著張溫過來。
陸遜盯著張溫的臉:「我還以為是誰在說我的壞話,原來是與我同郡的張惠恕啊。」
同名同姓之人頗多,比如黃巾賊裡有一個張梁丶東吳夏口軍中也有一位小將張梁。昔日劉表麾下有一將領張允,東吳也有一名以輕財重義聞名的張允。
昔日孫權的父親孫堅,曾經是漢朝大臣張溫的屬下,今日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