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論功論賞
其實劉曄說的沒錯。
按照慣例來說,戰後的封賞都是要等到班師回朝丶在洛陽朝中細細考評過再定出具體的結果的。
但曹睿這不是不準備直接回洛陽嗎?
曹睿看向劉曄說道:「劉卿,朕從壽春離開後並不打算直接返回洛陽,而是要在中原各郡巡視一圈。」
「曹氏的祖地譙郡丶兗州的陳留丶豫州的潁川丶荊州的南陽,這些人口最多丶也最知名的大郡,朕想都親自去看一看,那麼至少也要一月的時間。等到朕回洛陽,估計就要到三月了。」
「即使朕能等,為朕苦戰的將軍和各部軍官們,恐怕也會等的難熬。不如先給將領定下了封賞次序,等回到洛陽後再頒佈細節。」
劉曄拱手說道:「陛下深謀遠慮,是臣想的少了。至於封賞一事,是否如去年之例,需要臣等為陛下參謀呢?」
曹睿抬頭瞄了劉曄一眼,隨即說道:「既然劉卿都說了,那麼就議一議吧。就依前例,你們幾位侍中的增邑朕自己已經定好了。」
「劉卿,替朕把其餘幾位侍中叫來。」
劉曄領旨,緊接著走出了門外。本想讓侍衛去喊剩下的三位侍中的,但劉曄想了片刻,還是自己去值房中叫出來其餘三人。
片刻之後,四名侍中在堂中向皇帝行禮。
曹睿看了看幾人的面孔,隨即說道:「此戰諸卿隨朕出征亦有參謀之功。年底的時候剛剛給你們升了爵位,此番就各自增長一些封邑吧。」
「劉侍中增邑兩百戶,辛侍中丶黃侍中丶陳侍中各增邑百戶。諸卿可有異議?」
幾名臣子連忙行禮謝恩。但劉曄聽聞其餘三人都只是增邑百戶,只有自己是增邑兩百戶,因此先前邁出一步說道:「陛下,臣不過隨侍軍中為陛下建言而已,又如何能得此封賞?臣實在慚愧。」
曹睿輕輕搖了搖頭:「劉卿讀左傳嗎?」
沒等劉曄回答,曹睿自顧自的說道:「朕也讀左傳。莊公十年這篇裡面說,曹劌認為魯莊公可以一戰的原因,不過是『忠之屬也』。所謂忠之屬也,就是做了本職應做的事情。」
「你們出謀劃策丶將士捨身殺敵,這都是各自應做的事情。而朕這個皇帝應做的事情,無非也就是賞罰分明而已。」
「雖然武帝和先帝之時,往往並不因為參謀建言而加以封賞。但四位侍中的建策之功也是功勞,朕都看在眼裡。劉卿就不要再說這種客套話了。」
畢竟是皇帝給的賞賜嘛,誰還會真的和賞賜過不去呢?
但曹睿心中算的是另一筆帳。
用兵作戰,打的是人力丶物力丶財力,統合言之就是國力。東吳和蜀漢佔據近四州之地,每年用兵的軍費都是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了。
相比於各州轉運糧食的損耗丶軍隊出征的開支,以及各種雜七雜八的損耗來說,賞賜給有功之臣的這些封賞,實在算不得什麼。
再者說,給劉曄增邑兩百戶是因為劉曄對於戰陣上的時機把握極準,而辛毗丶黃權丶陳矯三人的百戶就差了一層了。
兩百戶丶百戶,這個增邑對於謀士來說真不算少了。
別的不說,就拿威震羌胡丶虎步關右的夏侯淵來舉例子。
夏侯淵在關西擊破馬超之後,總的封邑也不過五百戶之數。而當夏侯淵擊破韓遂丶攻伐宋建丶平定河湟之後,也不過增加封邑三百戶丶從而達到了八百戶的封邑。
可見給幾名侍中增加兩百戶和百戶的封邑,也確實不算虧待了。
由於四名侍中的賞賜並不相同。有了區別對待,就有了差異之心,沒錯,說的就是劉曄。
劉曄的確是智謀之士,也常常以自己的才能自矜。劉曄自然能感覺到皇帝常常能用自己的謀略,但從來卻不專用。可以說是從不偏聽偏信。
有事情問了自己之後,也必定會問一下其他幾位侍中。就如同現在的封賞,劉曄覺得自己得了兩百戶封賞是實至名歸,但其他三位侍中得了百戶,劉曄就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辛毗木頭腦袋,黃權明哲保身,陳矯不懂軍事。這三人也配?純純是沾了自己建策的光。
就在劉曄心中思考之時,皇帝的聲音又傳來了。
「辛侍中,由卿來起個頭,論一下眾將的封賞之事。」曹睿說道。
「遵旨。」辛毗隨即問道:「陛下,中軍將領的功勞是不是要問過大將軍才是?先定外軍和各州郡的功勞排序?」
曹睿點了點頭:「一併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