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黃河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見度非常低,也不像有霧氣的樣子,好像空間被無限壓縮了一樣,距離超過三五米就已經模糊的看不清人影。

爬上缺口的巖壁蜿蜒曲折,地勢高低不同參差不齊,一會兒高一會低的,讓人很難把握重心。

劉子航端著槍尾隨其後,一邊觀察周圍環境,一邊留意怪物是不是繼續追蹤大家。

這裡最沒有經驗的就是陸雲和何樂,他們幫不了大家,只要不拖累大家就已經是非常不錯了,二人不由自主地就手拉手走了起來,相互攙扶,相互幫忙。

等到了上面的平臺,這時洞裡的空氣散發出一股潮溼和發黴的味道,洞頂上還不斷的滲出水來,一點點的滴落下來,發出“叮咚”“叮咚”的滴水聲,這聲音配合著暗黑裡的涼風,讓人心裡免不了一陣緊張。

看似黑色缺口很近,但是攀爬起來還是大費周折,也就是顧耽攀巖爬山能力出眾,用了十幾分鍾,才在上面固定好登山繩。

大家依次爬上平臺,發現果然有架橋的痕跡,在對面大約七八米外也有類似的平臺與這邊遙遙相望,結構高低都差不多,由此可以判斷當初可能是鋪設木板的通道。

通向這個平臺的道路是大家同側的一條甬道,這條甬道很長,電筒的光線在這裡照的可見度比外面要強了很多,差不多能照到十米開外的物體,就這樣似乎還是不能照到路的盡頭。

甬道的路面很潮溼,和橋頭附近的空氣狀況明顯差別很大,總感覺好像附近有霧氣,但是在燈光裡卻一點都看不到,應該是空氣溼度大。地面是人工開鑿的,顯得非常平整,走起來也很舒服。甬道兩面牆壁上看起來凹凸不平,原以為這是天然形成的。當手電筒照在上面時才發現,原來這裡是有名的賀蘭石開鑿而成,摸到巖壁上的痕跡以及那些小溝壑是一幅幅精雕細鑿的壁畫。

壁畫上刻著的圖案可能因為潮溼的環境造成岩石顏色變化,已經模糊的看不太清楚,雖然大自然中巧奪天工之作多的不勝列舉,可是這牆面上的壁畫讓大家肯定,這是人為雕鑿無疑,絕對不是自然形成。

何樂最先發現巖壁詭異的地方,就是點光源下形成不同圖案的震撼,她才細心觀察每一處巖壁。

“巖壁上還是有圖案,只是模糊不清。”何樂說道。

“這裡的賀蘭石應該是最好品質的,好似有許多天然形成的幾何形狀,就像結晶體一樣。畫面還不知道是什麼,我去前面看看,喬宇你們三個先研究一下,一會兒聽我訊號,你來換我。”顧耽走在最前面發現了這一秘密,他想先隱藏在心中,等到了甬道盡頭檢視是否安全以後再來研究情況,如果在甬道中央兩面受敵,那可不是鬧的玩兒,想說這種憂慮,又擔心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擔憂。

“蛋蛋還是我去前面打探,你來斷後,喬宇等我命令。”劉子航說完,和顧耽互換了位置,向前面走去。

甬道兩側的巖壁是青黑色賀蘭石,如果不注意看,就如同黑暗的空間。給大家的感覺這裡空間很大,其實並非如此,有的地方光線照過去,感覺是空曠的,其實是黑色的賀蘭石。

賀蘭石產於海拔2600米左右的賀蘭山懸崖上,形成於18億年前中元古代早期(長城紀),是地層中染色沙質極巖在自然應力作用下形成的塊狀巖體,構成賀蘭石的礦物非常微細,只有頭髮絲的幾十分之一,而相互聚結又特別緊密。就在這般細膩基底上,均勻散佈著許多比較堅硬的石英粉和鐵礦物微粒,它們恰似在賀蘭石中嵌入了“硬質合金”,剛柔相宜,是一種十分難得的石料。它質地細密、古雅瑩潤、紫綠相間、交錯輝映、剛柔相宜、叩之有聲,石料結構均勻、呈天然深紫和豆綠兩色,經能工巧匠雕刻製成的賀蘭硯具有發墨、存墨、護毫、耐用的特點,加蓋後硯內餘墨數日不幹不臭,雕刻藝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態的硯,歷史上賀蘭硯曾與端硯、歙硯齊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說,賀蘭硯發墨迅速,不鬱結,又耐用,帶蓋的賀蘭硯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過三天”之譽,它不僅是文房四寶的實用品,而且是珍貴的工藝收藏品,深受歷代書法家、畫家的喜愛。

筆架山是賀蘭山前的一個險峰,距銀川市三十公里。由突兀陡峭的筆架山出發,沿著崎嶇的山路向西攀登,穿過濃密叢林,翻過層巒疊嶂,經過三四個小時的艱苦跋涉,即可到達海拔二千六百餘米的小口子溝溝源,從這兒舉目西望,可見一條岩層,宛如紫色的彩雲。這就是現今賀蘭石的故鄉。

筆架山的主峰就在賀蘭山睡佛的胸口處,顧耽他們也正在向賀蘭睡佛的心臟地方

科幻靈異推薦閱讀 More+
屌絲道士之時空錯亂

屌絲道士之時空錯亂

阿木木cl
科幻 連載 19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