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專門無名之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麼一來,凝聚在顧老家的人就多了,粗略一算,也有四五十號人,而且會越來越多。雖然屋子不小,但也顯得擁擠起來。

既然最專業的鑑定專家已經過來,那些打醬油的紛紛讓開。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鑑定,看這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跡。有必要的話,甚至用科學的手段做鑑定,像什麼碳14檢測法之類的。

當然,在場的有高手,也並非一定要用那些方法。

比如顧老本身就是很厲害的鑑定家,遠近出名的。

不過,涉及到這種級別的寶物,就得多方求證,而不是幾個人說了算。需要得到大家的共識,才能斷定真偽。

有疑問的,把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驗證,這才是最嚴謹的鑑定。

眾多專家齊聚一堂,展開最為激烈的鑑定和討論,就字的行風,落款、印、紙質等多方面辨別。

直播間的觀眾這才算是見識,什麼才是鑑定的大場面。

要知道,這些專家,可不是上電視節目的那些所謂專家,基本上都是真才實學的,每一個疑點的提出和爭議,都讓他們大開眼界。

“厲害!這才是王羲之作品應該有的逼格。”

“廢話!對待這種文物,再多專家討論都不為過。就說《清明上河圖》當年收入博物館,也是全國書畫界的名人、專家等進行一一鑑別的。”

“現在還是小意思,等首都的鑑定專家組下來,那才是熱鬧。”

……

《平安帖》的字型從一開始的行書,到最後的草書,直播間可能有人有疑問。胡楊給大家解釋,古代的貼,其實很現在的書信差不多。

朋友之間、親屬之間的書信,一般都比較隨意。字型寫著寫著,越寫越快,可能就開始潦草了。

後面的一些字型,不少人都認不出來,也就更不知道這裡面寫得是什麼內容。

胡楊只好跟大家解讀:“其實,裡面的內容很簡單,甚至說是一堆家常話,沒什麼實質性的資訊。大概就是說:我這會消停下來了,這才給你回信,之前我堂哥來玩,玩了十多天,大家聚在一起。我尋思著,以後很難有機會這麼多人聚在一起,愁呀!”

大家一聽,果然沒什麼值得回味的內容,就是很普通的嘮叨話。

另外,胡楊告訴大家,王羲之的行書尺牘《平安帖》、《何如帖》、《奉橘貼》,統稱《平安帖》,三帖連在一起,用瘦金書標明“晉王羲之奉橘帖”。

此三帖字數不多,但字字筆態各不相同,用筆有中鋒、側鋒並用,點畫有輕盈和厚實變化,章法有寬鬆和緊密相處穿插。

看著大家爭論了一個多小時,大部分專家已經認為,這就是王羲之的真跡。但也還有人覺得現在斷定,還為時尚早。

這幅作品,最早的收藏印,可以追溯到唐朝,大家甚至看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印,然後宋朝有著名書法家米芾的印,後面就是明朝的兩個印,包括張宏的。

作品上的收藏印,大家對照過,確實沒有假。

不過,也有一個印,有點模糊,大家暫時沒有定論,還沒有確定那是誰的印。

見大家爭論不休,顧老反而問胡楊:“小胡,你說兩句。”

他還是很看重胡楊,這畢竟也是胡楊最先發現的。另外,年輕人嘛!說不定思路會不一樣。

胡楊愣了一下,這種熱鬧,他本來不想參與。一堆的前輩,自己一個年輕人,在很多人看來,沒什麼資歷呀!

不過,既然顧老讓他說,那就說兩句吧!

“剛才,有人質疑這紙是隋朝,或者唐初的。這個推斷不準確,老實說,這紙的品質不算很好。隋朝和唐朝,造紙的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它如果放在唐朝,甚至說不太合格,至少對名人來說,它檔次不夠。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是隋朝,或者唐朝書法家臨摹的,他們不應該用最好的紙嗎?這明顯說不過去。

其二,就是大家剛才議論到的,那枚印,到底是誰的。

正好,我似乎知道,雖然有點模糊,但能隱約看出‘安石’兩個字。所以,我猜測應該是謝安留下的。

謝安這個人,大家肯定不陌生,東晉時期的名人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

大家不妨重點放在這裡,只要確定,這個印是謝安留下的。那麼,基本上可以確認,這就是王羲之的真跡。

至於剛才第一個問題,也能不攻自破,一個東晉的人,總不能隋朝和唐初的紙上留下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逆天吳應熊

逆天吳應熊

吳老狼
關於逆天吳應熊:一個為人正直,謙虛謹慎,堅持原則,嚴格依法辦事,從不計個人得失,熱於本職,工作勤懇踏實,虛心好學,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嚴律於己,樹立為民服務思想的優秀公務員因公殉職,不意卻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大漢奸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既然發現自己就是吳應熊,那第一件事應該做什麼?反清復明?推翻康熙?還是勸說老爸吳三桂接受撤藩,做一個大清順民?都不是!第一件應該做的事——當然是檢查自己身體,某個關鍵
都市 連載 0萬字
小助理大明星

小助理大明星

西瓜霜
膽小怕事的小助理VS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偶像演員1V1,雙非處,排雷!!!走腎走心。某日,某位苦苦尋找九年初戀情人的大明星,機緣巧合下招了同名同姓的小助理,卻發現小助理就是那個當年對他不屑一顧的女人。
都市 連載 1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