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們都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念及關寧防線之重,朕特再撥白銀十萬兩,助卿重建關寧鐵騎,誓保疆土無虞。”
此言一出,群臣譁然,面面相覷,心中皆是驚濤駭浪。
皇太極之贈,已是大手筆,而陛下竟能在此基礎上,再添重注,如此魄力與決心,實乃前所未有,令人歎為觀止。
朱由檢的這一決策,如同春風化雨,不僅滋潤了祖大壽那顆渴望再戰沙場的心,更在無形中凝聚了朝野上下計程車氣,彷彿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一個以忠誠與勇氣為基石,共築鋼鐵長城,扞衛家國安寧的時代。
“三月之期,朕心所繫,唯願目睹一支煥然一新的關寧鐵騎矗立於世。”
朱由檢的話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期盼,他的目光深邃,彷彿已預見那支鐵騎馳騁疆場的輝煌景象。
祖大壽聞言,心中雖驚濤駭浪,面上卻是不動聲色,沉穩應答:“臣,即刻領命,誓將此事辦得妥帖,不負聖恩。”
此令,於外人看來,近乎苛刻,三月之內重塑關寧鐵騎之風貌,無異於在沙上築塔,難上加難。
然而,在這看似嚴酷的命令背後,實則隱藏著帝王對祖大壽的深重信賴與殷切期望。
於武將而言,何以為重?非金銀財寶,亦非高官厚祿,而是那馳騁沙場的戰馬,是那並肩作戰的兄弟,是那揮斥方遒、建功立業的兵馬大權。
正如古語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若無精兵強將,縱有通天徹地之能,亦難展鴻圖大志。
祖大壽深知此理,他明白,這不僅僅是對他的一次考驗,更是他重振旗鼓、一展抱負的絕佳機遇。
他將以滿腔熱血,傾注於這三個月的籌備之中,誓要讓關寧鐵騎脫胎換骨,成為帝國之盾,護國安邦。
於是,一場關於勇氣、智慧與汗水的變革,在無聲中悄然拉開序幕,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三月之約。
即便武將才華橫溢,若無精兵強將,何以鑄就戰場輝煌?
朱由檢,這位帝王,雖已初嘗勝果,然前路漫漫,挑戰重重。
建奴之勢,猶如狂風驟雨,席捲而來,欲求和平之果,非以雷霆手段震懾不可。
朱由檢深知,唯有讓那皇太極心生畏懼,方能爭取到一絲喘息之機,為大明贏得更有利的和談籌碼。
“諸位愛卿,今日便來共商和議大計。”
朱由檢的聲音沉穩而有力,迴盪在空曠的朝堂之上,卻似乎難以激起一絲漣漪。
前車之鑑,讓眾人皆成驚弓之鳥,沉默成了最安全的回應。
“陛下,微臣斗膽進言……”楊嗣昌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寧靜,他的聲音雖輕,卻字字清晰,透露出不容忽視的堅定。
“愛卿但說無妨,此時此地,無需顧慮。”朱由檢鼓勵道,眉宇間透露出幾分不耐,顯然不願再見到這沉悶的氛圍。
楊嗣昌深吸一口氣,緩緩道:“微臣以為,兩國應以和為貴,開啟互市,促進商貿往來,同時歸還所佔城池,化干戈為玉帛。
如此,我大明方能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此計雖好,卻尚缺火候。”朱由檢輕輕搖頭,眼中閃過一抹精光,“國庫空虛,猶如無底深淵,需得有人助朕填平此壑。皇太極,便是那最佳人選。”
此言一出,群臣皆驚,面面相覷,心中暗自揣測帝王的深意。
朱由檢的意圖,顯然已超越了簡單的和平與貿易,他要在和談中謀取更多的利益,讓建奴為大明的困境買單。
朝堂之上,氣氛一時變得微妙而緊張,每個人都在心中盤算著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將如何影響大明的未來。
而朱由檢,則靜靜地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深邃,彷彿已洞察一切,只待時機成熟,便揮動那無形的權杖,引領大明走向新的篇章。
正如《左傳》所言:“謀夫孔多,是用不集事。”然而,朱由檢卻深知,唯有運籌帷幄之中,方能決勝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