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說得對 (第1/1頁)
隨機吃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接下來就是熟悉的環節。
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包拯屢屢犯顏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然沒有怪罪這個鐵面無私的人。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張堯佐的職務,理由是他平庸了些,張堯佐是仁宗寵妃的伯父,仁宗有點為難,想了辦法,讓張堯佐去當節度使,包拯還是不願意,言辭更加激烈,帶領七名言官與仁宗理論,仁宗生氣地說:“豈欲論張堯佐乎?節度使是粗官,何用爭?”七人中排名最末的唐介不客氣回答道:“節度使,太祖太宗皆曾為之,恐非粗官。”張堯佐最終沒能當成節度使,仁宗回到後宮後,對張貴妃說:“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豈知包拯為御史乎?”
以上例子,表現出這位帝王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這在封建時代,也算是很難得的了。因此,以往歷史學家們稱譽他為“守成賢主”。
仁宗的善於納諫還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拯。包青天實在是政治清明的產物而非其他,因為皇帝的清明,有了包青天產生的政治環境。不管是遭到反唇相譏,還是被噴上一臉唾沫星子,仁宗都很清醒、很民主。他不認為這樣會龍威盡失,能接受的,他就接受;一時不能接受的,他就不理不睬。但他對提意見者絕不打擊報復,有時甚至會安撫有加。
一個懼怕大臣的皇帝,一般來說是會贏得他的人民的熱愛的,這個王朝的天也會比較清亮。
仁宗一朝不僅出現了包拯,還出現了“求之千百年間,蓋示一二見”,在《岳陽樓記》中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以及倡導文章應明道、致用,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而仁宗慶曆初年實施的“慶曆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場社會改革,更為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先導作用。
還有一個人,就是那位“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透過了考試。但在仁宗看來,他不適合做官,還是填詞的好,就給劃掉了。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於是反唇相譏,說自己是“奉旨填詞”。譏諷仁宗的柳永不但沒被殺頭,填詞也沒受影響,且填得更加放肆,這就非同尋常了。也因此,柳永非但不生仁宗的氣,還“願歲歲,天仗裡常瞻鳳輦”。(意思是: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儀仗,瞻仰到宋仁宗的風采,天下百姓都擁戴宋仁宗。)
崔魚震驚:“包拯?!包青天?!原來他是他的臣子啊!”
:“這個人很有名?!”
:“那是超級有名啊,上過學的人肯定知道他。”
:“那你是怎麼回事?”
:“看電視劇的時候沒注意過皇帝是誰啊,就看包大人斷案了。那真是,我的童年啊!”
傾奇說:“電視劇,這個東西我有印象,但沒怎麼看過。”
:“那你回去的時候不要看了,除非看很老很老的片子。不然,大多數都和史實不符的。”
:“不符合史實?那豈不是在說謊?”
:“嗯,你也可以這麼理解。”
:“那這是不對的吧。”
崔魚解釋道:“嘶……怎麼說呢。電視劇這個東西就是圖一樂,跟遊戲啊玩具啊之類的差不多。但不能憑空想象,總要借鑑一些歷史事件和背景的。但如果全部東西都按照歷史事實拍出來,就會顯得很枯燥。所以拍的時候就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力豐富了,就扭曲事實了。”
:“沒人發現嗎?”
:“應該有吧,但真正懂歷史的人是很少會去看歷史類的電視劇的。因為他們已經知道正確的是什麼了,看不對版的東西就像在看笑話一樣。”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