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做的事有不少,孫梓凱先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空間之術的具象化大大縮短時間,他至少要將空間之力摸透到很高的地步,然後才能慢慢去接觸空間之後的時間大道。
他取出了兩張符紙,同時在上面構建一模一樣的前三域,再構建相互對稱的第四域。無論他如何的精簡時間和聚精會神,都無法將此術的製作過程縮減到一個時辰之內。而且空間之術耗費了他巨大的精力,他就算做了許多次,也難免會因為疏忽而錯了細節。
他的思維很快跳出了修行規則的侷限,要想瞬發空間之術,他必須要製作一個“模子”,一個可以無限複製空間之術的“模子”,待到用時,他只需要將大片能量往“模子”上一過,便能得到術體,可要做到這一點,他首先得積攢足夠的能量才行,他血肉中的能量可是有限的。
到此,他便要為自己開闢創造的能量修行之道,正式琢磨出一個雛形。參照靈氣修行的模子,他認為所有的修行之道在一開始,都是在進行著“術之本體”(靈氣、能量之類)的積累,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衍生出其它東西。
譬如靈氣修行之道,修行者一生都在吐納並積攢天地靈氣,當攢到一定程度,身體扛不住了,便要創造出一個“容器”,其實就是體內金丹,金丹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便於讓修行者繼續積攢靈氣。
那麼能量也可如此,孫梓凱吸收的能量一直就儲存在身體血肉內,但能量一多,便會溢位體外,他也需要一個“金丹”。可他如何才能造出那個金丹呢?
富哲在前些日子給了他一本醫書,這醫書與凡人醫者之書大不相同,它記載著人身上的所有“箍位”,所謂的“箍位”是穴位的更深一級。書上記載,生靈脩身,實則修的是凡體內箍,所有生靈體內都有五大“箍位”,它們決定了生靈體內所有穴脈的流通性,但書中記載前後矛盾,一週十轉,不得讓人有所心得。孫梓凱明白了,這醫書其實是某個修行者將自己的一知半解理想化後的產物,只是那一知半解足以吊打當時的修行者,因此才會被奉為經典流傳至今。
而孫梓凱反覆琢磨後,才發現,學醫修行者們追捧的“內箍”之道,其實就是生機與能量之道的雛形,不,雛形也算不上,他們只是覺察到了靈氣背後的某種存在,捕捉到了一點點規律,但並沒有真正接觸到生機與能量的痕跡。
孫梓凱發現“金丹”誕生的位置,幾乎都在修行者的丹田位置,修行者們將“金丹”稱為“內箍”的一個“元球”,而孫梓凱忽然發現,在丹田位置處,能量和生機脈絡都有一個小結節,這兩個結節的交匯處出現了一個圓球般的空洞,難道這個空洞,就是“金丹”嗎?
很快,他又在心臟之位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能量和生機依然在此打了一個結節。兩個結節上下相對,形成了中央的真空區域,丹田處的生機在上,能量在下,而心臟處的能量在上,生機在下。
他使得靈氣在體內流動,果然發現自己的靈氣會慢慢滲入丹田位置那兩個結節中間的空洞中,如果一直這麼蓄積,假以時日,豈不真可以聚成一丹?
他試探性地將一縷能量灌入兩個區域,就在成功的那一刻,突然,兩個區域有形了,是球形,可以被孫梓凱明顯感知到,但緊接著的,是能量的極速“陷落”,就像是兩個黑洞,瘋狂地吞噬著孫梓凱體內的能量,在十息之內,孫梓凱血肉中的能量便已乾枯。
兩個黑洞好像一正一反,一陽一陰,它們的確開始儲存能量,但它們的正常執行,是需要被穩定的,而穩定的方式,便是二者中間會誕生一條獨立的能量或者生機流,這也是二者與其身體內能量和生機脈絡聯接的唯一通道,也是維持黑洞平衡的唯一方式。
能量與生機結節,就是黑洞的前後兩個閥門,而在下方的閥門決定了這個黑洞流動的介質,丹田處開啟的永遠是下面的能量閥門,因此當它被開啟的時候,兩個黑洞之間會有一條能量流,而心臟處開啟的永遠是下面的生機閥門,因此它產生的是生機流。
無論開啟哪一個,產生哪一條,都會使那個黑洞產生“金丹”的妙用,而由於生機或能量流是黑洞與身體脈絡的唯一通道,所以這兩個黑洞一旦被開啟某個,便缺一不可,但凡少了一個,另一個黑洞便會失去其儲存的功效,而其所儲存的巨量能量,會因為沒有出口而迅速膨脹,乃至漲破孫梓凱的身軀。
丹田處的黑洞以能量維持平衡,十分穩定,就算能量發生極大的動盪,也不會對本體產生太大的傷害,可心臟處的黑洞以生機維持平衡,生機直接影響到本體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