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蓁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李隆基的聲音雖然不大,卻有一種震懾人心的力量。
眾人聞之沉默,李顯緊鎖眉頭。
不少女子神情悽然,顯然是想起了詩作者,為她的遭遇感到悲傷。
上官婉兒精擅詩歌,此時長嘆一聲,不禁動了惻隱之心:“此詩語言平實,卻句句血淚,細君在異地所受苦楚,可想而知!”
原來,這首詩名為《悲愁歌》,但凡識字的人都讀過,長安城也流傳著此詩主人劉細君的傳奇故事。
劉細君本是漢代公主,卻在十六歲時,被漢武帝嫁到‘去長安八千九百里’的烏孫,到了烏孫後,不僅飲食習慣與當地不合,每日睡在青廬帳篷中,吃喝只有牛羊肉和奶茶,又因語言不通,得不到年老丈夫的關愛。
細君出嫁時,烏孫王獵驕靡已經六十多歲了,他臨死前,想讓細君再嫁自己的孫子軍須靡,細君不堪受辱,上書漢武帝,漢武帝不僅不顧惜自己這個妹妹,反而下旨勒令她遵從胡俗,細君無奈嫁給新烏孫王軍須靡,為他生下一女,最後因思念家鄉,抑鬱而終,死時不過二十五歲。
這《悲愁歌》正是細君一生血淚的寫照,最後一句希望變成黃鵠鳥,飛回故鄉,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眾人感慨之餘不禁想到武蓁蓁,她比劉細君還要小兩歲,就要嫁往突厥和親,烏孫與大汗是友盟,劉細君尚且過的如此淒涼,現在蒙臺慘死,大唐與突厥關係微妙,武蓁蓁的下場絕對要比細君悽慘萬倍!
蓁蓁一雙水眸中透著幾點期冀。
李顯有些不悅:“劉細君是漢室公主,既然享有榮華富貴,也該履行自己的責任,遠嫁烏孫,為漢室效力,是她的榮幸。”
李隆基毫不退縮:“大唐的未來,應由男兒擔當!不該讓一弱女子揹負如此沉重的責任!”
“和親公主遠嫁突厥,是對大唐最大的侮辱!遠觀漢室,有多少無辜的漢家公主,在外族入侵中原時,被砍頭祭旗,振奮軍心!”
“她們不容於夫家,又被自己人拋棄!她們的血讓玉門關外的黃土變的殷紅,她們的靈魂無所依傍,只能在塞外風沙中凋零!”
李隆基清亮的聲音如同金石,在眾人靈魂深處震響,驚訝、不解、憤怒、震撼……種種目光落在他的身上,不僅沒有壓垮他,反而讓他的背脊挺直得如同寒冬中的青松。
“她們的死,就是對在邊關浴血奮戰將士的最大諷刺!”
“戰士們遠離家鄉,忍受塞外風沙的侵襲,忍受滴水成冰的惡劣天氣,馳騁沙場,馬革裹屍,就是想保護自己家鄉的親人不受敵人欺辱屠戮!”
“可和親公主的存在,正與他們的理想背道而馳,將自己的姐妹親手送給敵人蹂躪,這不僅可恥,更加可悲!這會對大唐將士計程車氣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大漢需要以送和親公主的方式維持漢王朝與匈奴的和平,可大唐不需要!事實上,乞求來的和平不是真正的和平!”
“大漢之所以能打敗強大的匈奴,靠的是帝國雙璧衛青、霍去病兩位將軍的運籌帷幄,靠的是無數漢家子弟投筆從戎,慷慨赴義,而不是依靠南宮公主的眼淚!”
“請聖人憐憫和親公主的可嘆遭遇,成全大唐將士邊關效死的決心!收回成命!”
李隆基的一番慷慨陳詞,一氣呵成,沒有絲毫停頓,甚至沒有顧及李顯越來越難看的臉色!
李多祚等武將群情振奮,李隆基的話句句說進了他們的心坎裡,突厥這群狼崽子能有什麼好心!他們不過是在試探大唐的決心!
李隆基的這番話點燃了宗室子弟隱藏在血脈之中的尚武精神!
太宗李世民當年以狂飆突進之姿橫掃大漠,殺的敵人聞風散膽,最後這些人共同遵李世民為“天可汗”,對大唐頂禮膜拜。
高宗李治任用大將薛仁貴滅高麗句,戰功赫赫!
李家崛起於隴西,本就是漢將軍李廣的後人,怎能窩窩囊囊地送和親公主去乞討和平?
公主可以送!
但絕不是在這種情況下!
大唐可以在雙方和諧共處,友好交流的情況下,送公主出嫁,就像當年文成公主嫁松贊干布,成為傳世佳話。
可現在,從這場馬球賽中就能看出突厥的狼子野心,在這樣的情勢下,還一廂情願地送興安公主出嫁突厥,這簡直是與虎謀皮!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