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的阿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益州初定,應將田宅歸還百姓,使其安居樂業,方能得民心以圖大業。”
劉備聽聞,對趙雲更加敬重。
然而,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悲憤交加,決意伐吳。
趙雲苦苦勸諫:“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願主公分清主次。”
但劉備報仇心切,不聽趙雲之言。
趙雲望著劉備遠去的背影,深知此役凶多吉少,心中憂慮不已,只能默默祈禱上蒼保佑蜀軍。
果不其然,夷陵之戰蜀軍大敗。
訊息傳來,趙雲悲痛萬分。
此時蜀漢元氣大傷,內部人心惶惶。
趙雲強忍著哀傷,挺身而出穩定軍心。
他召集剩餘計程車兵,說道:
“諸君莫要喪氣,我軍雖敗,但大漢根基尚在。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重振旗鼓。”
而後趙雲一邊協助諸葛亮處理內政事務,訓練新兵;
一邊防範東吳乘勝追擊。
一日,趙雲巡邏邊境之時,遇到一群流離失所的百姓。
他心生憐憫,便將自己的乾糧分給他們。
其中一個老者認出了趙雲,激動地說:“趙將軍,您真是仁義之士。”
趙雲只是微笑著擺擺手。
在這亂世之中,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守護著蜀漢最後的希望。
他知道前路艱難,但他毫不退縮,只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再次看到蜀漢崛起,恢復漢室昔日榮光,哪怕為此付出一切也在所不惜。
不久後,魏國得知蜀漢新敗,蠢蠢欲動。
曹叡派大軍壓境,意圖一舉攻佔漢中。
趙雲主動請纓前往抵禦魏軍。
臨行前,諸葛亮擔憂地對趙雲說:“子龍,此次魏軍來勢洶洶,你務必小心。”
趙雲堅定地點點頭:“丞相放心,吾必竭盡全力。”
戰場上,趙雲雖已年邁,但依然勇猛無比。
他率領蜀軍巧妙佈陣,一次次擊退魏軍的進攻。
然而,魏軍人數眾多,漸漸形成包圍之勢。
就在蜀軍將士感到絕望之際,忽然遠方揚起漫天塵土。
原來是南蠻王孟獲感念趙雲曾經的仁德,率領部落勇士前來相助。
趙雲大喜,士氣大振。
兩軍合力之下,魏軍陣腳大亂。
最終,趙雲成功擊退魏軍,保衛了漢中。
經此一役,趙雲威名遠揚,蜀漢軍民對他更是崇敬有加。
而趙雲也繼續輔佐諸葛亮治理蜀漢,在他心中,復興漢室的火焰從未熄滅,他堅信只要不懈努力,終有一天能實現理想。
再後來,孫權派人索要荊州,劉備左右為難。
趙雲站出說道:“主公,荊州乃我等根基,不可輕易讓出,但東吳不可得罪,可許以他物暫作安撫。”
劉備深以為然,採納趙雲建議。
趙雲憑藉智慧一次次化解危機,他的名字傳遍三國大地,成為忠義與勇猛雙全的名將典範,跟隨劉備朝著興復漢室的目標不斷前行。
劉備攻佔益州後,將士們多有驕縱,紛紛搶佔田宅。
趙雲見狀,心中憂慮。
一日,他面見劉備,開口便引霍去病之事:
“主公可知霍驃騎,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
如今益州初定,民心未穩,若將士皆佔田宅,恐失民心。
主公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當學霍去病,還田宅於百姓,如此則民心歸附,大業可期。”
劉備聞之,沉思良久,嘆曰:“子龍所言極是,朕險些誤了大事。”
遂下令,凡所侵佔田宅者,盡皆退還百姓。
百姓得知,無不歡呼雀躍,對劉備感恩戴德,對趙雲亦是敬重有加。
此後,劉備勢力愈發穩固,錢糧兵員皆得補充。
曹操聞知此事,對劉備忌憚更深,而孫權也不敢小覷劉備一方。
趙雲之名更是威震四方,敵軍聞之喪膽,友軍敬之信之。
他依然忠心耿耿追隨劉備,時刻準備迎接下一場挑戰,向著興復漢室的偉大理想堅定邁進。
趙雲進諫道:
“主公,二將軍與三將軍遇害,此乃東吳不義之舉。
但當下曹丕虎視眈眈,其篡漢之心昭然若揭,國賊乃是曹魏。
此時伐吳,兩敗俱傷之下只會讓曹魏得利。”
劉備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