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澤來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回合,隸書。
隸書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就是看起來扁胖扁胖那種。
比試臺上,四人桌前各放置一張紙,上面是一篇經義文章,四人在規定時間內謄寫出來即可。
李先生一邊讓書童開始點香,一邊宣佈:“第一回合,隸書比試,時間,一炷香!開始!”
說罷,四人立即下筆。
顧正言的隸書風格學的是清朝大書法家鄧石如。
鄧石如是個超級傳奇的人物,他是歷史上極少數真正的寒門書法大師,書法成就極高,清朝大學士劉墉曾言他的書法“千數百年無此作矣”,在當時也被世人譽為“四體皆精,國朝第一”。
尤其是隸書和篆書,既繼承了魏晉時期的古味又蘊含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當然,鄧石如大師能得此高成就的原因,都因他把畢生的精力都放在藝術上。
他不慕富貴,不鬧情緒,不媚俗取巧,不曲意奉承,不屑功名,他一心醉於田園,戴草笠,著芒履,居陋室,一心一意研究藝術。
人生一旦達到這種淡然的境界,藝術的深沉和久遠便應運而生。
正是因為有了如此執著的信念,他才能在思想定型的清朝,大膽創新,開拓了書法的新生面,大力革新了清代的篆隸書。
不過這超凡的藝術成就和蓋世功勳,都是這個仙風道骨的農夫書生,在山野中悄悄建立起來的。
顧正言提筆,目露凝重,他少有這麼認真,因為他不想給鄧石如大師丟臉,也不想讓從小鞭笞他練書法的爺爺失望。
筆尖滑動,顧正言用盡心力揮灑著每一個字,每落一筆,他彷彿穿越時空,看到了那個種田放牛的農夫書生,正釣雨耕煙,研墨盈盤,揮毫潑墨...
“時間到!”
四人止筆。
李先生的聲音適時響起,接著書童便上前收好四人的作品。
顧正言寫完,鬆了口氣,他最擅長的,是行書,所以隸書要更加用心,不過這幅隸書也算他兩世寫得最好的一篇。
為了方便觀賞,書法寫好後,要先給評審欣賞,再讓書童拿著四人的作品,全場繞行一圈,儘量讓每個觀眾都能欣賞到參賽者的作品。
臺下的評審從書童手中接過四人的作品看了起來。
“嚯~”
“好!”
有評委忍不住讚道,接著分別朝軒轅君九和顧正言望去,帶著極度讚賞的目光。
眾評審讚歎,軒轅君九的書法造詣,居然已經有了納蘭大師九成的神韻。
要知道納蘭大師已經站在書法一道的最頂端了啊!
不過更讓人驚訝的是顧正言的,這...這是一種新的隸書體吧?
幾個評審不淡定了,顧正言的隸書體,體方筆圓,圓活流暢,開張縱逸,豪邁灑脫,這宛如自成一派的大家啊!
這尼瑪...
眾評審驚歎不已。
倒不是說顧正言寫的一定比軒轅君九好,關鍵顧正言寫的是一種自成一派的新體,書法的創新可是很難的。
就連甘羅看過顧正言的作品都很驚訝。
這小子,字也寫得這麼好?
評審看完後,有些意猶未盡,但考慮到觀賽學子們的感受,便讓書童拿著四人的作品,繞場一週。
“哇~”
“這...”
“軒轅師兄和顧師兄,造詣如此之深!”
大家都是識貨的高材生,看到二人的作品,都不淡定了,驚歎之聲此起彼伏...
至於另外兩個學院的才子,基本上已經被眾人忽略了...
“肅靜!”
一番折騰,第一回合終於結束了, 第二回合正式開始。
草書是顧正言比較拿手的,前世他也練了不少時間,草書注重心在筆端,意在筆先。
其實草書看起來很潦亂,但其實絕不是亂寫,草書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動盪中但不失重心,所以草書絕不是瞎雞兒畫一通,而是要在筆鋒流轉中能成字才叫草書。
不能成字的,那叫鬼畫桃符。
顧正言的草書風格學的是懷素大師,懷素大師的草書體,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
深吸口氣,顧正言提筆。
寫草書要奔放一點,所以四人都是站著,顧正言還故作深沉地搖著頭,想要把自己的頭搖暈一點...
臺下的人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