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朱元璋樂屁了,朱允炆疑惑! (第1/2頁)
朝朝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城門外迎接完朱允熥後,韓觀和耿文彬等人便回到了桂林府衙門內。
他們深知此次朱允熥平定叛亂是一件大事,必須要及時上奏朝廷,讓皇上和其他大臣們都知道。
他們在奏疏中詳細描述了此次叛亂的起因、經過以及朱允熥如何帶領軍隊英勇平叛的全過程。
還特別提到了朱允熥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如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等細節,力求讓朝廷能夠全面瞭解此次事件。
寫好奏疏後,他們找來信使,將奏疏仔細封裝好,交給信使。
叮囑信使一定要儘快將奏疏送到應天府的朝廷之上。
韓觀感慨道:“此次王爺力挽狂瀾,平叛成功,實乃桂林之幸,大明之幸!”
耿文彬微微點頭,神色肅然道:“韓將軍所言極是。王爺之英勇,吾等今日算是見識了。”
……
應天府,金陵皇宮。
剛剛下了早朝的朱元璋面色凝重。
神情中透著一股壓抑的怒氣,讓人不敢輕易靠近。
一旁的朱允炆大氣都不敢喘。
他小心翼翼地站在朱元璋身邊,低著頭,不敢與朱元璋對視。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北面的草原,東北邊的遼東地區,以及東南沿海地區都出現了問題。
大明雖然已經建立了多年,但各方勢力依然對大明虎視眈眈。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時不時地侵擾邊境,就像一群討厭的蒼蠅,趕都趕不走。
遼東地區也有一些不安分的勢力蠢蠢欲動,彷彿隨時準備跳出來搗亂。
而東南沿海則面臨著海盜以及一些海外勢力,諸如時常侵擾的倭寇等威脅。
這些問題讓朱元璋深感頭疼。
他一直在思考著應對之策,腦袋都快想破了。
朱元璋在御書房內踱步,一邊思考著要不要進一步加強禁海。
從而全面對抗北面和遼東地區的威脅。
然而,一想到藍玉,他就頭疼不已。
藍玉是大明的一員猛將,在北方邊境的鎮守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雖然朱元璋的幾個兒子也在北面鎮守。
但相比較藍玉,終歸是差點意思。
可藍玉的性格卻讓朱元璋十分頭疼。
藍玉為人驕縱,行事有時過於魯莽。
就像一把雙刃劍!
要不是朱允熥之前曾經說過一些關於藍玉的話,讓朱元璋對藍玉的處理有了新的思考。
恐怕朱元璋現在早就對藍玉下手了。
但即便如此,藍玉的問題依然是朱元璋心頭的一塊心病。
這時,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急忙走了進來,腳步匆匆,彷彿有十萬火急的事情。
“啟稟皇爺,靖江王那邊有訊息傳來,是急報。”
說完,便把密報拿出來,恭敬地遞給朱元璋。
朱元璋微微一愣,他想不到朱允熥那邊會有什麼急事,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但他還是接過密報,準備看看裡面到底寫了些什麼內容。
朱元璋開始仔細閱讀起來。
當他看到裡面關於雜交水稻在靖江王封地成功種植並豐收的訊息時,眼中閃過一絲驚喜。
雜交水稻的成功意味著糧食產量的大幅提升,這對大明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
接著,當他看到朱允熥平定叛亂的詳細經過。
尤其是看到描述朱允熥在戰場上英勇表現的內容時,朱元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難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發現自己並沒有看錯,當即大笑了起來。
“哈哈,吾孫允熥,真乃虎將也!此番平叛,盡顯英雄本色。”
朱元璋滿臉喜色,不住地誇讚著。
“此等勇氣與謀略,實乃我大明之幸。”
“咱真是甚慰啊!”
“咱老朱家真是出了個有出息的孫子!”
他心中對朱允熥的表現極為滿意,原本凝重的心情也隨之煙消雲散。
“允熥這孩子,以前還覺得他普普通通,沒成想如今竟有這般作為。”
“瞧瞧這雜交水稻的事兒,在他封地種得那叫一個豐收。”
“這糧食產量一上去,百姓們能吃飽飯,咱大明的根基可就更穩了!”
“廣西那邊鬧叛亂,這小子二話不說,帶著兵就給平定了。”
“而且還打得如此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