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朱元璋:允熥,皇爺爺需要你在朝堂上協助咱! (第1/2頁)
朝朝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允熥恭敬地回答:“皇爺爺,孫兒以為這是一件極為重大之事,遷都與否需從多方面考量。”
他明白這是一個複雜且影響深遠的問題,需要深入探討。
朱元璋站起身來,緩緩踱步,說道:“咱自登基以來,看著我大明的版圖不斷擴張。”
“如今北方邊境事務繁多,新徵服的西部等地也需要更好地掌控。”
“金陵雖好,卻地處東南,咱總覺得對北方和西部的管理有些鞭長莫及。”
金陵的地理位置在大明版圖擴大後,逐漸顯現出統治上的侷限性。
朱允熥微微點頭,說道:“孫兒也覺得,以如今我大明的版圖來看,確實要遷都。”
“金陵雖為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且多年來一直是我大明的都城,有著深厚的根基。”
“但它偏於東南一隅,對於統治北方以及新徵服的廣大西部和北部疆土來說,多有不便。”
他理解朱元璋的擔憂,並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
朱元璋眼神中帶著一絲欣慰,說道:“哦?允熥,你且細細說來。”
他對朱允熥能與自己想法契合感到欣慰。
他希望朱允熥能詳細闡述理由,以更好地判斷遷都的必要性。
朱允熥走到地圖前,恭敬地指著地圖說道:“皇爺爺您看,北方雖然已經平定,後續事情也處理好,但還是要提防。”
“金陵距離北方太過遙遠,若有戰事,訊息傳遞和軍隊調動都會耗費大量時間,延誤戰機。”
“這就如同遠水難解近渴,對國防安全極為不利。”
“北方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若都城仍在金陵,對北方的掌控力度難免不足。
他以地圖為依據,分析金陵地理位置對國防安全的不利影響。
他的話讓遷都的必要性在軍事層面上更加清晰。
朱元璋摸著鬍鬚,若有所思地說:“嗯,這確實是個問題。”
朱允熥繼續說道:“新徵服的西部疆土更是遙遠,”
“不過,這遷都之事必然會引起朝堂震動,百官們的想法恐怕難以統一。”
他深知百官們各自的利益和立場不同,遷都這樣的大事必然會遭到部分人的反對。
朱元璋坐回椅子上,眼神堅定地說:“咱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為了我大明的長治久安,這一步必須要走。”
“允熥啊,你要做好準備,皇爺爺需要你在朝堂上協助咱。”
雖然清楚困難重重,但為了大明的長遠利益,他決心推動遷都之事。
並且希望朱允熥能在朝堂上給予支援。
朱允熥恭敬地行禮,說道:“皇爺爺放心,孫兒定當全力協助皇爺爺。”
……
第二天朝堂上,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表情嚴肅地說:“咱今日有一事要與諸位愛卿商議,咱考慮遷都之事。”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像炸開了鍋一般。
一位江浙地區的老臣站了出來,滿臉焦急,小心翼翼地說:“陛下,金陵乃是我大明根基所在,這裡物產豐富,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且多年來朝廷在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興建了諸多宮室樓閣,若遷都,這些豈不是都要荒廢?這實在是勞民傷財之舉。”
這位江浙老臣代表著當地官員的利益。
金陵的繁榮與他們家族和地方的利益息息相關。
遷都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巨大的損失,所以他極力反對。
另一位江浙籍的官員也附和道:“陛下,金陵交通便利,水路發達,與各地的商貿往來頻繁,這對我大明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一旦遷都,這貿易往來恐怕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還請陛下三思。”
一位北方的官員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桂王殿下和陛下的想法有一定道理。”
“北方如今局勢複雜,若都城北遷,對北方的治理和防禦都會更加有利。”
北方官員從自身地區的需求出發,看到了都城北遷對北方治理和防禦的積極意義,他站在了支援遷都的一方。
江浙地區的官員們聽了,紛紛不滿地看向他。
一位江浙的年輕官員忍不住說道:“大人,您說得輕巧。”
“您可知道金陵的繁榮來之不易,多少家族在此紮根。”
【年輕官員情緒激動,他的話反映出江浙地區官員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