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清風隨竹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郎

江南有一位名叫梅耦長的孝廉,他說起自己家鄉的一件奇事,此事與孫公有關。孫公當時擔任德州的縣令,審理了一樁極為奇特的案件。

起初,村裡有戶人家為兒子娶媳婦,婚禮那天,新媳婦一踏入家門,親戚鄰里紛紛前來祝賀。大家喝酒慶祝,一直到了深夜一更過後,新郎走出屋子,看到新媳婦穿著華麗的盛裝,匆匆朝著房舍後面走去。新郎心中頓生疑惑,便悄悄地跟在她後面。

宅子後面有一條長長的溪流,溪上有一座小橋可以透過。新郎看到新媳婦過了橋,徑直往前走,心中越發覺得奇怪,便呼喊她,可新媳婦沒有回應,只是遠遠地用手招呼新郎過去。新郎急忙追上去,兩人之間的距離始終只有一尺多,可他卻怎麼也追不上。

就這樣走了幾里路,他們來到了一個村落。新媳婦停下腳步,對新郎說:“你家冷冷清清的,我住不習慣。我想和你暫時在我孃家住上幾天,然後我們再一起回你家看望父母。”說完,她抽出頭上的簪子,扣打門環,門“軋然”一聲開了,有個女僮出來應門。新媳婦率先走了進去,新郎無奈,只好跟著進去。

進了屋子,新郎看到岳父岳母都在堂上。岳父岳母對新郎說:“我們的女兒從小嬌生慣養,一刻都沒離開過我們身邊,一旦離開家鄉,她心裡就會感到憂傷。如今她和你一起來了,我們心裡的牽掛也減輕了許多。你們就住上幾天,到時候我們會送你們倆回去。”於是,岳父岳母為他們收拾出一間屋子,床鋪被褥等生活用品都準備得一應俱全,新郎便在這兒住了下來。

而家裡參加婚禮的賓客們,見新郎出去後很久都沒回來,便一起到處尋找他。結果屋子裡只有新媳婦在,誰也不知道新郎去了哪裡。從此,大家四處打聽,可始終沒有新郎的訊息。新郎的父母悲痛落淚,覺得兒子肯定是遭遇不測,已經死了。

將近半年過去,新媳婦的孃家覺得女兒守著活寡太可憐,便向新郎的父親提出,想讓女兒改嫁。新郎的父親更加悲痛,說:“既沒有兒子的屍骨,也沒有他的衣裳作為驗證,怎麼能確定我兒子就已經死了呢?就算他真的不幸去世了,等滿了一年再嫁,也不算晚,為什麼要這麼著急呢!”新媳婦的父親因此對新郎的父親懷恨在心,便把他告到了官府。

孫公接到這個案子後,覺得十分怪異和疑惑,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從何下手。於是,他判定讓雙方再等上三年,把案子記錄在案後,讓他們先回去。

再說新郎在新媳婦家,新媳婦的家人對他也都非常熱情。新郎每次和新媳婦商量著回家,新媳婦也都答應了,可總是拖延著不馬上行動。就這樣過了半年多,新郎心裡一直猶豫不決,感到十分不安。他想獨自回家,可新媳婦堅決要把他留下來。

有一天,新媳婦全家都顯得十分慌張,好像遭遇了什麼緊急的災難。他們匆忙地對新郎說:“本來打算過個三兩天就送你們夫婦一起回家,沒想到嫁妝還沒準備好,卻突然遭遇了不幸的事。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先送你回去了。”於是,他們把新郎送出門,然後迅速轉身返回,整個過程中,他們的言行舉止都顯得非常匆忙草率。

新郎正準備尋找回家的路,回頭一看,剛才的院子和房屋都不見了,眼前只有一座高大的墳墓。新郎大驚失色,急忙沿著來時的路往家趕。回到家後,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說了一遍,然後和家人一起到官府去陳述。

孫公把新媳婦的父親拘來,曉之以理,讓他把女兒送回了新郎家,這對夫妻才終於舉行了合巹之禮,真正成為了夫妻。

靈官

明朝崇禎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按照中國傳統的天干地支紀年法,這一年是甲申年。在這一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明朝就此滅亡,這段歷史變故被稱為甲申之變。同樣在這一年,清兵也進入了北京。朝代的更替在中國歷史上可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它給普通老百姓在思想觀念和心理層面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徹底的顛覆。下面這個故事,就透過一隻寄居在北京城朝天觀的狐狸之口,從側面反映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朝天觀裡有一位道士,他熱衷於吐納養生之術。有一位老翁在觀中借住,恰好也有同樣的愛好,於是兩人便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經常一起探討玄理。

老翁在觀裡住了好幾年,每年到了皇帝去郊外舉行祭天儀式的時候,他總是會提前十天左右離開,等祭天儀式結束後才回來。道士對此感到十分好奇,便向老翁詢問原因。老翁說:“我們倆關係這麼好,情投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獸血狂飆

獸血狂飆

拉丁海十三郎
關於獸血狂飆: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