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旋翼機?!! (第1/2頁)
少年不識愁滋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殲二十專案組,呂華的特殊愛好雖然略顯獨特。但得益於他的高超手藝。
僅憑一己之力便成功攻克了眾多零件製造中的棘手難題,贏得了同事們的廣泛讚譽和深厚友情。
張工聽了呂華的問題,沉思片刻後回答道:“如果真的能穿越到抗戰年代的華夏。
我想給他們講講我們現代的科技發展,讓他們知道未來科技的發展軌跡。
比如,我們的智慧手機、高速鐵路、無人駕駛汽車,還有太空探索的成就。
這些或許能給他們帶來希望和動力,讓他們堅信未來的華夏會更加強大。”
張工的話語立刻激起了其他同事的共鳴,大家紛紛聚攏過來,各抒己見。
“我會告訴他們,現在的華夏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一位同事激動地說,“我們的產品走向世界,創新引領全球。”
另一位同事則感慨道:“如果我能穿越,我會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讓他們意識到教育是推動國家發展和實現個人夢想的關鍵。
同時,我也會分享一些現代科技的理念,以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提前引領科技革命的浪潮。”
“如果我能穿越到抗戰年代的華夏,我想給那些英勇的戰士們講述我們現代華夏的崛起之路。
我想告訴他們,他們的犧牲和奮鬥並沒有白費,未來的華夏會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屹立於世界之巔!”
呂華聆聽著同事們的熱烈討論,心中激盪著無盡的靈感。
然而,在深思熟慮之後,他意識到這些振奮人心的內容,或許並不適合在抗戰時空進行播報。
誠然,這些話語充滿了希望與激勵,但它們過於超前,過於現代化。
對於抗戰時期的戰士們而言,可能顯得晦澀難懂,甚至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那是一個資訊相對封閉、科技尚未發達的年代,過於高深的概念與技術,對他們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
就像你對一個現代人講未來每個人都能長生不死,他只會用看傻子的眼神看著你。
更重要的是,這些話語中蘊含著未來科技的眾多發展方向。
戰士們或許無法深刻感受這些內容,但其他列強,包括鷹醬、毛熊等國,卻有可能從中汲取靈感。
進而加速他們的科技發展。這是呂華絕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呂華決定引導同事們換一個思路,討論一些更適合抗戰時期戰士們收聽的故事。
就在這時,又一位同事開口道,“各位,我們之前的想法可能過於理想化了。
那些高遠的科技展望對於抗戰時期的戰士們來說,可能難以理解,也難以產生共鳴。”
他頓了一頓,繼續說道:“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他們更關注的是如何堅持下去,如何戰勝敵人,如何贏得抗戰的最終勝利。
所以,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講述一些能夠觸動他們內心,給予他們力量和希望的故事。”
“非常對,”呂華立刻接過話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取合適的故事呢?”
另一位同事思索片刻後提議:“我們可以選擇講述一些具體的抗戰英雄事蹟。
比如那些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鬥爭、壯烈犧牲的先烈們。
他們的故事,既能激勵戰士們,也能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英烈。”
“沒錯,我們可以分享‘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這樣的英雄故事。”
又一位同事補充道,“這些真實而感人的事蹟,能夠引起戰士們的共鳴,激發他們的戰鬥意志。”
然而,張工卻持不同觀點:“雖然這些故事確實很感人,但我認為我們更需要做些實際的事情。”
他堅定地說:“比如,我們可以利用那個時代的資源和技術條件,努力建立一個符合當時水平的兵工廠。
感人的故事固然重要,但如果戰士們手中的武器更先進,子彈更充足,他們就能更有效地保護自己,消滅更多敵人。”
張工的話立刻引起了同事們的熱烈討論。
“可是,就抗戰時期的條件而言,我們能做什麼呢?”一位同事疑惑地問道。
“對啊,條件有限,我們個人能力也有限。”另一位同事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即使我們知道如何製造先進的武器,但等到真正製造出來,恐怕戰爭都結束了。”
面對這樣的質疑,張工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