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既然都是明人,我也不坑你們 (第1/2頁)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與釜山港相比,羅津港就冷清太多了。
四百年後的羅津港,是北朝鮮數一數二的大港和特別經濟開發區。
中國和俄羅斯在那裡都有大量的投資,並租借了碼頭。
尤其中國,是把羅津港當做吉林省的出海口經營的。
相比之下,現在的羅津港也就比小漁村強了一丟丟。
畢竟在那個年代,朝鮮人的海權意識實在是太淡漠了。
即使是三面環海,他們也還是不假思索地奉行了明朝的海禁政策。
因此對海港的建設並不十分重視。
何況羅津港所在的咸鏡道在元朝時還是女真人的地盤。
直到元末朝鮮王朝太祖李成桂趁機擴張,才在永樂年間被納入朝鮮的版圖。
這裡納入朝鮮疆域晚,土地貧瘠,文教不興,很多人還有女真血統。
加上後來李成桂和兒子李芳遠爭奪權力時,曾以咸鏡道為基地。
致使獲勝的李芳遠一脈對此地非常厭惡。
自此咸鏡道一直受到朝鮮官方的地域歧視,經濟文化發展都十分滯後。
饒是如此,仁王號一在羅津港靠岸,還是遭到了圍觀,驚動了官兵。
“船上是大明來的客人嗎?”
那帶領朝鮮官兵的軍官看見船上眾人,遲疑片刻,才用漢語問道。
聽到岸上的朝鮮軍官說漢語,顏思齊不禁低頭看了一眼李國助。
恰好李國助也抬頭看向了他。
顯然這種情況讓兩人都有點不知所措,想詢問對方的意見。
旁邊楊天生瞥見此情此景不禁輕笑一聲,對岸上的軍官朗聲說道:
“我們是大明來的海商,不知何故驚動了大人,還請行個方便。”
《臺灣外記》上說,楊天生是大赤般號商船的財副,字人英,泉州晉江人。
還說他演算法精敏,最熟大刀,且言語便捷,桀黠多智。
在李國助看來,除了好色一條外,《臺灣外記》對楊天生的評價還是很符合史實的。
所以處理這種情況,楊天生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實際上在釜山港時,也是楊天生出面打發了官兵。
只是那時的朝鮮軍官並不會說漢語,所以還麻煩了一下船上的通譯。
“真是大明來的人……”
那朝鮮軍官皺了皺眉,又仔細看了看仁王號,
“可你們這船怎麼看著那麼像紅毛夷的船?”
“若非如此,我也不至於帶兵過來了。”
“原來是為了這事。”楊天生笑了笑,“這船是我們東家從紅毛夷手裡買來的。”
“原來是這樣。”那朝鮮軍官恍然,卻又遲疑了片刻,“你們是來做生意的?”
“然也。”楊天生笑道,“我等初來乍到,還望大人指點迷津。”
“指點不敢當。”
那朝鮮軍官咧嘴一笑,
“不過你們來做生意不去南邊的釜山港,幹嘛跑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
楊天生沒有立即回答,眼珠打轉,顯然是在思考如何應答。
李國助見他如此,就知道他是被這個問題難住了,便伸手拍了拍他的大腿。
楊天生會意,連忙朝李國助俯下身來。
李國助便對他附耳說了些什麼。
楊天生面露喜色,起身對那朝鮮軍官朗聲道:
“其實釜山港,我們兩天前就去過了。”
“只因我們還想收購一些女真人的特產,卻對他們不甚瞭解。”
“聽說這裡離女真部落很近,應該會有我們想要的女真物產,便來碰碰運氣。”
“原來如此。”那朝鮮軍官恍然一笑,“想要女真物產,你們算是來對地方了。”
楊天生眼中一亮,朗聲道:“這樣說話太麻煩了,還請大人上船一敘。”
“好說,好說。”
那朝鮮軍官顯然已經接受邀請,說著就邁開了步子。
然而船上還沒有放下跳板,所以他只走了一步,就停了下來。
“快!放下跳板,讓大人上來!”
楊天生見狀,連忙吩咐船員放下跳板。
“幸會!幸會!”
那朝鮮軍官一上船就朝甲板上眾人團團作揖,
“請問哪一位是船主啊?”
雖然剛才與他交涉的是楊天生,但他並不認為一個20歲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