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南海邊地 (第1/2頁)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以。”
李國助點了點頭,下意識地看了眼周圍,發現金角灣口東岸開闊了不少。
這主要是因為過去的7天裡,陳勳命人砍伐的,就是這一帶的樹木。
砍伐金角灣口東岸的樹木,不僅可以為建造永明要塞清出場地,
也可以為修築永明要塞的木製城牆提供材料。
李國助目測,已被砍伐的區域大約是邊長200多米的方形。
這與永明要塞的設計佔地面積還差了很多。
何況還有大量殘留的樹樁和樹根沒有清理呢。
他不由皺眉道:“現在說開工修建城牆還有些早吧……”
陳勳聞言一怔,隨即下意識地看了看眼前的情形,連忙訕笑道:
“呵,是我大意了,慚愧,慚愧……”
李國助莞爾一笑:“沒什麼,反正都要砍樹開荒,不如先幫我個忙吧。”
“小少爺請說。”陳勳連忙說道。
李國助沉吟片刻,說道:“幫我開墾5畝田地。”
“義不容辭!”
陳勳左右看了看,問道,
“請問小少爺,這5畝田地要開墾在哪?”
李國助道:“留200人在這邊繼續伐木,剩下100人跟我來。”
“好的,請稍等。”
陳勳連忙召集眾人過來集合,等湊夠100人後,他又對李國助道,
“人數夠了,請小少爺示下。”
“嗯,跟我來。”
說著,李國助就轉身向東走去。
直到走出大約1裡,他才停下來問陳勳道:“我們走多遠了?”
陳勳回道:“大概有1裡了。”
李國助點了點頭:“好,就在這裡開墾!”
“遵命!”
陳勳應了一聲,便立即吩咐人行動起來。
李國助在旁邊看了將近半個時辰,就開始覺得無聊了,便尋思著要找點別的事去做。
過了將近一刻鐘,他突然想到了要做什麼,便對陳勳道:
“你們忙,我回船上去了。”
回到仁王號上,李國助從自己的船艙裡取出一個帶有刻度的測量儀器。
這儀器大體上是由兩根在一端交叉連線的長木條和兩個帶有刻度的弧形木尺組成。
其中較長的那個弧形木尺的中部還有一個形似目鏡的裝置。
這個儀器叫做反向天體高度觀測儀,是1595年,由英國的約翰·戴維斯發明的。
它的作用就是透過測量海平面和特定天體之間的夾角來計算得出觀測者所在的緯度。
相比星盤、直角象限儀、十字測天儀等舊式天文儀器,
反向天體高度觀測儀巧妙地藉助一個鏡面系統,把天體的影子投射到刻度尺上,
從而克服了測量時直接目視天體的缺點。
也就是說,藉助反向高度儀,人們可以在白天觀測太陽,
而不必擔心直視太陽,會灼傷自己的眼睛。
直到1730年,八分儀被髮明之前,反向高度儀一直是測量緯度的最佳工具。
李國助就是想在永明要塞建成之前,測繪出“南海邊地”的海岸線,
從而為將來繪製出南海邊地,乃至整個外東北地區的精確地圖做準備。
所謂“南海邊地”,是指南起圖們江口,北至錫霍特山脈中段以東的日本海沿岸地區。
《明太祖實錄》載:
“南海邊地女直野人散成哈等來朝,命散成哈為指揮僉事,保孛路等為千戶等官,隸喜刺烏衛,賜誥命、冠帶、襲衣及鈔幣。”
可見“南海邊地”也是明朝喜刺烏衛的轄境。
歷史上,南海邊地的地圖測繪工作主要是由俄羅斯人完成的。
他們的工作從17世紀40年代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
此外,耶穌會使團也曾奉康熙皇帝之命測繪過這一地區。
不過南海邊地第一部精確的地圖,最終還是由俄羅斯人於19世紀60年代繪成的。
如今李國助既然打算在南海邊地建立永明城邦,
他就不會允許建奴入關建立清朝,更不可能讓俄羅斯人奪走外東北。
如此一來,南海邊地的地圖測繪工作便只能由未來的永明城邦來完成了。
作為一個穿越者,李國助對現代製圖學偏偏只知道個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