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牛車——牛拉的交通工具 (第2/3頁)
虎溪鑼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上面歡聲笑語,享受著夏日的清涼。
秋天,牛車除了搬運收穫的莊稼,還會被用來運載村民們採摘的野果。山上的野果成熟了,村民們把野果裝滿牛車,牛車就像一個裝滿甜蜜的寶盒,把美味的野果帶回村子,分享給大家。
冬天,牛車除了載人出門,還會被用來給山裡的小動物們送食物。阿伯把乾草、玉米等食物放在牛車上,牛車在雪地裡慢慢前行,就像一個雪中送炭的使者,給捱餓的小動物們帶去溫暖和希望。
牛車雖然很實用,但它也有自己的煩惱呢。
牛車是木頭做的,所以如果遇到下雨天,車身和輪子很容易受潮腐爛。就像小朋友們吃剩下的麵包放在潮溼的地方,過不了多久就會長毛壞掉一樣。有一次下了一場大雨,阿伯沒來得及把牛車推進屋裡,結果牛車的車身有些地方就變得軟塌塌的,輪子也有些發黴了。
而且,牛車的速度非常慢。牛本來就是慢悠悠的動物,拉著沉重的牛車就更慢了。如果有緊急的事情需要趕路,牛車可就派不上用場了。這就像小蝸牛爬行一樣,雖然很穩,但就是慢得讓人著急。
另外,牛也有自己的脾氣。有時候牛累了或者心情不好,就不願意拉車了。這時候,阿伯就得想辦法哄牛,比如給牛喂一些它最愛吃的乾草或者帶它去它喜歡的地方吃草。
村子裡有個聰明的小男孩叫小牛倌。他看到牛車的這些問題,就想辦法來改進它。
他發現牛車容易受潮腐爛的問題,於是他找來了一種防水的油脂。他把油脂均勻地塗抹在牛車的車身和輪子上,就像給牛車穿上了一層防水的“衣服”。這樣,即使下再大的雨,牛車也不容易受潮腐爛了。
對於牛車速度慢的問題,小牛倌想了一個有趣的辦法。他在牛車的輪子上安裝了一些小齒輪,然後又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加速器”。當阿伯需要牛車走得快一點的時候,就可以使用這個“加速器”,讓輪子轉動得更快。當然,這個速度還是比不上現代的交通工具,但對於牛車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針對牛有時不願意拉車的問題,小牛倌在牛車上安裝了一個小裝置。這個小裝置可以播放牛喜歡聽的聲音,比如輕柔的風聲和牛媽媽的哞哞聲。當牛不想拉車的時候,就可以播放這些聲音來哄牛,讓牛變得更加溫順,願意拉車。
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簡易的牛車呀?這可有趣了呢,不過一定要有大人在旁邊指導哦。
首先,我們要找一個長方形的紙盒,這個紙盒就是牛車的車身啦。
然後,找兩個圓形的紙盤或者瓶蓋,這就是牛車的輪子。用小竹籤或者牙籤把輪子和車身連線起來,就像真正的車軸一樣。
接著,用兩根小木棒做連線牛和車身的木杆。在車身前面開兩個小孔,把木杆的一端插進去。
再找一個小玩具牛,把它放在木杆的前端,就像套上真正的牛一樣。
最後,用彩紙或者顏料給牛車裝飾一下。可以給車身畫上窗戶,給輪子畫上花紋。這樣,一個簡易的牛車就做好了。小朋友們可以用這個牛車來玩過家家的遊戲呢。
在沒有牛車之前,村民們的傳統交通工具主要是靠人力的扁擔和揹簍。
扁擔雖然簡單輕便,但是能承載的東西非常有限,而且揹著東西走長距離的路會讓人很累。揹簍也是一樣,雖然可以裝一些東西在背上,但是容量不大,而且東西裝多了背起來很沉。
而牛車就不一樣了。牛車可以利用牛的力量來拉東西,牛的力氣很大,可以拉很重的東西。牛車的車廂也比較寬敞,可以裝下很多的貨物或者很多人。
不過,扁擔和揹簍也有它們的優點。扁擔和揹簍不需要依賴動物,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而且在一些狹窄的山路或者田埂上,牛車無法行駛的地方,扁擔和揹簍就可以發揮它們的作用了。
牛車在這個小鄉村的文化裡有著特殊的意義呢。
在鄉村的傳說故事裡,牛車常常被視為勤勞和樸實的象徵。因為牛車是阿伯為了方便自己的農事勞動而發明創造的,它代表著農民們透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善生活的精神。這種勤勞和樸實的品質被村民們所敬仰。
在一些傳統節日的慶典上,牛車也會成為展示的一部分。村民們會把牛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比如在牛車上繫上彩色的布條,在牛角上掛上小鈴鐺。然後,村民們會讓孩子們坐在牛車上,舉行一些有趣的活動。牛車就像一個文化的紐帶,連線著鄉村的過去和現在。
我們來學一首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