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拜師 (第1/2頁)
黑馬王子騎白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哈哈哈……,你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那你給我一句痛快話,願意拜我為師嗎?我這可能有一些你生而不知的東西!”
嚯!你這老頭才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好吧?
我還以為你得對我的言語嗤之以鼻呢,沒想到你直接問我願不願意拜師。
我還以為你會說:小子狂妄,來人,給我轟出去!
我要是不答應是不是顯得我沒有氣魄?
“那師父您先是考驗個三年五載,還是直接磕頭敬茶拜師父啊?”
鄭大夫還沒回答,一個年輕的聲音從後堂方向傳來。
“爹,您這是認真的要收徒弟嗎?”
說話的是鄭朝山,鄭大夫的大兒子,同時也是大徒弟。
此時,他手裡還拿著那鄭朝慶交給他的藥方呢,顯然是剛剛過來。
鄭朝山之所以有此疑問是因為收徒絕對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特別是對於一個名醫來說,必須慎之又慎。
不僅僅是怕所託非人,技藝失傳,更是怕不良徒弟壞了師父名聲,甚至是給師父帶來災難。
那要慎重到什麼程度呢?
一般情況下都要對徒弟的上三代做一下調查。
透過了調查還要先收做記名弟子考驗個三年五載。
這也是一般師父願意收兒徒的原因,小孩子是不會有什麼壞心眼的,教什麼學什麼,可塑性強。
鄭朝山這一句話也是在提醒父親,不能著了這個小孩子的道兒,激將法可不能這麼容易生效。
鄭大夫豈能不知道兒子的意思,不過他也有自己的考慮。
何大清也是菸袋斜街上的老街坊了,祖孫三代他都認識,也都清楚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他們一家子都是隻管做菜不問來客的本分人!
至於這孩子的品行嗎?
慢慢看吧,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需待七年期!
聞其言觀其行,方能知人品。
“朝山啊,你先給病人抓藥,叮囑好病人煎藥的方法,我要先給大清媳婦把下脈,收徒的事兒之後再宣佈。”
說著他就回到了方桌後面,示意浦霞坐在他對面。
中醫診脈一般需要三到五分鐘,一般經驗豐富的高手需要三分鐘,否則至少需要五分鐘。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所以方桌周圍的人都安靜的很。
何雨柱一直注意觀察著鄭大夫的手法。
何大清則是在猜測自家媳婦是不是真的生了病。
而鄭朝慶則是期盼著他叔兒快點診完病,好公佈收徒的資訊,那樣它就可以去做他想做的事兒了。
鄭朝山見他爹主意已定,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他是知道他爹的脾氣秉性的,說多了反而不好,於是就到藥櫃那裡照方抓藥去了。
……
“大清啊,你媳婦這是喜脈,恭喜你要添麟兒了。”
此言一出,何大清都快樂瘋了,“多謝鄭神醫,多謝鄭神醫啊!媳婦,我的好媳婦唉,我真是太高興了。”
不過鄭大夫的話聽到何雨柱耳朵裡,那含意就豐富了。
首先一點,,這位鄭大夫的醫術比他的中醫醫術要高很多,因為他診斷出來了,浦霞這是第一胎,之前沒有生過孩子。
否則的話,他應該說是“再添麟兒”,而不是“要添麟兒了”,因為何雨柱這個大兒子就在旁邊站著呢!
再有一點,鄭大夫透過脈象診斷出了浦霞腹中的是個男孩。
這兩點何雨柱都沒有診斷出來。
雖然有何雨柱把脈時間短的因素在裡邊,但是何雨柱自問,就算時間充足他也做不到。
因為,他的醫術重點放在了西醫方面,中醫學習還不到十五年,還不是專門學的,用的都是課餘時間。
他的中醫醫術之所以能獨樹一幟是因為他借鑑了了一些西醫的知識和診療方式,他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西結合。
這一發現也堅定了何雨柱向鄭大夫拜師學習的決心。
開了一劑藥膳方子,又囑咐了幾句,鄭大夫把話說到了收徒的話題上來。
“這孩子已經表過態了,現在看來還沒有反悔的意思,大清你們兩口子怎麼說?要不要回去商量一下再做決定?”
本來何大清還很捨不得他的好大兒,他本來想讓何雨柱學習廚藝的,說起來也算是家學淵源了。
現在嗎,都快有自己的親兒子了,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