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誰繼大統? (第1/2頁)
玄武仙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陽殿外,此時已是一片飄白,宮女、宦官連同宮中守衛,全都換上了一身白衣,或跪、或站的守在殿外。
偌大的皇宮大內,安靜到讓人窒息。
大殿內已搭起了一座靈堂,竇武、陳蕃、劉茂、劉鯈等人依次上前進行祭拜。
這些漢臣雖一身白衣、哭嚎不止,但他們的眼眸深處,卻並無太多悲傷,更多的只是唏噓。
劉志登基之初,梁冀獨享大權,天下人莫不恨之。
後來劉志誅除梁冀,人們都以為大漢即將迎來中興,對劉志寄予了厚望。
可結果卻事與願違,劉志掌權之後,並未向人們想象的那樣勵精圖治,反而沉迷美色、寵信宦官,最後更是將發動了對黨人的禁錮,讓無數人大為失望。
當然,人們最多隻是對劉志這個人失望而已,漢室的份量在人們心中依舊很重。
祭拜過後,眾人也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看向陳蕃。
陳蕃也沒有遲疑,朝著一旁的竇妙躬身一拜:“天子駕崩,天地同泣,然陛下並無子嗣,國家大事更是不可一日怠慢,我等請尊皇后為皇太后,以臨朝稱制!”
“請皇太后臨朝稱制!!”
隨著陳蕃話落,諸多大臣也紛紛朝著竇妙行禮叩拜。
皇帝大行、新君未立,人們卻搶先尊竇妙為太后,並請她臨朝稱制,這無疑是不合時宜的。
人們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竇武乃是黨人領袖之一,竇妙臨朝稱制對他們黨人的好處,自然是不言而喻。
“諸公既有所請,朕也不推脫!”
面對眾臣所請,竇妙倒也沒有遲疑,當即便答應了下來。
隨後,竇妙便以皇太后的名義,與一眾大臣商議起了劉志的身後事,包括撰寫悼文、明發邸報、議立廟號等事宜。
經過眾人一番商議之後,陳蕃方才捧著一卷擬好的詔書來到了竇妙近前。
“太后,經群臣商議,大行皇帝廟號為“威”,諡號曰:“桓”,請太后定奪!”
竇妙聞言微微一怔,她也沒想到,陳蕃等人不僅給了劉志廟號,還定了“桓”的諡號。
雖然“桓”這個諡號,比“文、武、宣、仁”要差上不少,但也算是一個美諡了。
自己那日日宣淫,最後死在了女人肚皮上的丈夫,何德何能竟能得此諡號?
看到竇妙沉默不語,一眾大臣也是無奈的嘆了搖了搖頭,本來,依照諸多黨人的意見,是不準備給劉志“桓”這個諡號的。
但陳蕃卻是力排眾議,最終將其定了下來。
在他看來,雖然劉志在世之時,做了很多荒唐事,最後還發動了黨錮之禍,使得宦官勢大、弄的天下民不聊生。
但從側面角度來說,劉志卻也並非一無是處,不說誅殺梁冀,單就其大膽啟用段熲平定羌亂,保住了帝國西北疆土來說,就足以極大的拉高劉志的水平。
“瑕不掩瑜,功過分明,怎可因過而蓋其功?”
面對陳蕃的質問,一眾大臣也是無法辯駁,這才將劉志的諡號定為了“桓”。
闢土服遠曰桓,克敬動民曰桓!
定這個諡號,一是承認了劉志在位期間,于軍事上取得的成就;二是暗諷劉志,如齊桓公那般前明後昏。
瞭解到前因後果之後,竇妙最終也同意了大臣們的提請。
雖然未曾得到過劉志寵幸,但好歹也是自己的丈夫,能得此美諡,也不枉夫妻一場。
大行皇帝的廟號、諡號均已定好,接下來就到了瓜分權力蛋糕的時候了。
受父親竇武的影響,竇妙對於黨人也是頗有好感。
因此,除去拜竇武為大將軍之外,陳蕃也被拜為太傅,統領外朝百官,其餘如尹勳、劉瑜等人,也先後被提拔任用。
至於黨人被禁錮一事,人們也很是默契的沒有提及。
畢竟大行皇帝剛剛駕崩,緊接著就要廢其生前詔令,難免會被世人傳閒話。
反正黨人如今已經重新抬頭,黨錮早晚也是要解的,也不必急於一時。
眼下,最為關鍵的,還是要議立新君才是。
竇妙抬眼看向群臣,“宗正何在?”
“臣在!”
人群中,一名長著國字臉的男子站了出來,其手中還捧著一卷宗室族譜。
此人姓劉名陶,乃是濟北貞王劉勃的後人,屬漢室宗親。
年輕的時候被舉為孝廉,在劉志登基之初,曾公然上書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