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不曾見到過的場景 (第1/2頁)
楚山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揚州歷來繁華,在南朝時期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的說法,宋元時期揚州更是督帥之所,處漕運要地,繁榮之狀堪比京師。
而且這裡也是歷朝歷代有名的煙花之地。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然而揚州卻在元末明初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裡成了各方勢力角逐的焦點。
一則揚州城本就是蒙元的主要納稅之地,對揚州自然是非常重視,二則這裡正是吳王張士誠的發跡之地,所以這裡也成了他立足的根本,讓不得,三則揚州毗鄰應天府,而應天府是朱元璋的大本營,他的臥榻之側又怎會允許他人酣睡?
所以,揚州城成了多方的必爭之地。
至正十四年,元朝派“百萬大軍”圍攻張士誠,雙方鏖戰揚州門戶高郵,持續達三月之久。
揚州遭遇了空前嚴重的戰亂和人口消耗。
後來,朱元璋收復揚州,但此時的揚州城已是破牆殘垣,荒蕪不堪,人口大量流失。
經過長時間的戰亂,民心思定,嚮往穩定生活。朱元璋深知這一點。
“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猶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安養生息之。”
大明採取了輕徭薄賦的政策,恢復社會生產,並開展了整頓吏治、移民屯墾運動,一時間,國家社會經濟得到快速恢復。
包括揚州在內的一些城市,在凋敝飄零中又巍巍然站了起來。
按理說,經過了這幾年的發展,揚州城也該恢復到以前“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的繁華之景。
然而……
現在出現在朱元璋和一眾皇子面前的揚州,卻沒有他們想象中的繁華與熱鬧。
街市的建築倒是恢復了七七八八,但是人卻少了。
這與他們上一次去松江府的情況有些相似。
但這一次不同的是,即便到了晚上,這裡也沒有以前熱鬧了,至少來說,完全比不上他們上一次去的松江府。
最明顯的標誌,那就是青樓少了,沒有了“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盛景。
二十四橋明月夜依舊在,只是少了許多教吹簫的玉人。
煙花之地,很多時候都是一個地方繁華的標誌,揚州更是久負盛名。
皇子們也是因為這個盛名而要來揚州一看。
但是眼前的景象卻是讓他們都有些失望,意興闌珊。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他們去年去松江府見過那樣的盛景,來之前對這裡也充滿了期待,但是這裡竟是比不上他們去年在松江所見。
要知道,松江府只是去年劃定為特區之後才發展起來的,而揚州城是已經恢復了有五年時間了,而且底蘊也比松江那邊要厚。
沒想到,就這?
朱元璋也是有些不解,他前兩年也來過揚州,怎麼感覺現在揚州比前兩年還不如?
“老伯,一人一個燒餅,一碗鴨血湯。”
朱元璋照例找個地方吃起了他喜歡的吃食,順便了解一下情況,底層百姓的話在他看來才是最真實的。
不一會,熱氣騰騰的燒餅和鴨血湯就上來了。
朱元璋食指大動,一邊喝著美味的鴨血湯一邊問攤販:“老伯,咱記得咱前兩年來揚州,揚州城還挺熱鬧的,走在街上差點兒被姑娘拉進樓裡,現在怎麼感覺還不如前兩年呢。”
攤販點頭回道:“誰說不是呢。”
朱元璋疑惑道:“到底怎麼回事?是出了什麼事?還是官府不作為或者亂作為?”
“都不是。”
攤販擺手,這讓朱元璋等人更加疑惑了。
“那人都去哪了?”
“打工去了唄!”
“打工?”
攤販見朱元璋幾人都豎耳傾聽,話匣子一下子就開啟了:“你知道松江府不?”
朱元璋點頭。
攤販繼續道:“咱聽說,松江府那邊前一兩年搞了一個什麼特區,好賺錢得很,所以呀,我們這裡的年輕人都跑那邊幹活去了,要是我再年輕幾歲,我也去。”
原來是這樣。
朱元璋等人恍然大悟般點頭。
其實之前他就已經有所猜想,只是沒想到松江府那邊發展得那麼快,將揚州城的勞動力都給吸收過去了。
攤販笑道:“你們也別急,等過年的時候,這裡也會重新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