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為什麼會這樣? (第1/2頁)
楚山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嗯。”
朱辰點頭道:“因為封建王朝獨有的封建制度,所以決定了一個封建王朝無論如何,最終都會走向滅亡的結局。”
“封建制度?”朱元璋眉頭一皺。
看著老黃那迷茫的眼神,朱辰知道這個老黃又開始有些聽不懂了。
老黃的文化水平還真是忽高忽低啊。
實在搞不懂,他究竟有沒有經過九年義務教育?朱辰感覺是沒有,但是他對歷史又似乎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
不過想想也正常,畢竟歷史確實讓人著迷,國家大事,王權天下,誰又不愛呢?
朱辰也願意跟老黃分享自己對於歷史的思考。
“封建一詞,其實古已有之,出自《詩·商頌·殷武》:‘命於下國,封建厥福。’指的是帝王分封王侯,集權中央的制度。”
“但是這個詞在現在又有了新的含義,特指一種社會形態。”
“中國的王朝經歷了夏商之後,從周開始,便進入了封建社會形態,雖然各個朝代的制度有些許差異,但大體上是一致的,在政治上,施行權利高度集中的君主制,繼承者用立子立嫡之制,在經濟上,以土地小農經濟為主導地位;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講究三綱五常;在社會結構上,以地主和佃農為主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
朱元璋聽了個大概。
大概就是對他所處的那個社會形態進行了總結,君主集權,小農經濟,儒家思想,地主佃農,這些毫無疑問都是最顯著的特徵。
但是憑這些,就斷定大明必然要走向滅亡?
這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吧。
“你說的這個什麼封建制度已經傳承了千年,千百年來這套制度已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盛世,為什麼說無論如何,都會走向滅亡呢?”
朱辰倒也不急,喝了一口茶後,慢悠悠的反問道:“那我問你,自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歷朝歷代的國祚是多少年?”
“嗯……”
朱元璋想了想,回道:“大秦國祚一十四年。”
“西漢國祚一百九十四年。”
“東漢國祚一百七十五年。”
“西晉國祚五十一年。”
“東晉國祚一百零四年。”
“大隋國祚三十八年。”
“北宋國祚一百六十七年。”
“南宋國祚一百五十二年。”
“蒙元國祚九十七年。”
“大明……”
看著對王朝國祚侃侃而談如數家珍的老黃,朱辰整個人傻了。
不是。
你還真懂啊。
他原本打算自問自答的,這些年他看的書多,記了不少知識,加上寫歷史小說的緣故,要經常查資料,大概是記得住的,只是沒想到,這個老黃記得比他還清楚。
老黃的知識結構還真是奇葩。
朱辰實在搞不懂,究竟是什麼樣的經歷,造就了老黃這樣奇葩的知識結構。
恐怕不簡單吧。
朱辰也不好問,畢竟這是別人的隱私,也許還是帶著傷疤的隱私,否則怎麼會這麼奇葩?
朱辰被老黃的知識結構給震驚到了,所以也就沒有在意他並沒有將最後兩個王朝的國祚說出來。
“明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清朝國祚二百九十五年。”
朱辰將後面兩個王朝的資料補充了上去。
隨後,朱辰問道:“那你發現一個什麼規律了沒有?”
“規律?”
朱元璋聞言一怔,不解道:“什麼規律?”
朱辰道:“大秦一統六國之後,歷朝歷代,沒有一個王朝的國祚超過三百年。”
話音落下,朱元璋目瞪口呆。
還真是。
無論是他記憶中的王朝,還是他的大明,乃至後世女真族建立的清朝,都沒有超過三百年。
怎麼會這樣?
難道說在歷史長河中,還蘊藏著這麼一條王朝興亡的規律?
朱辰看著驚呆的朱元璋,又問:“你覺得這是偶然嗎?”
朱元璋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如果說,是一兩個朝代,那還可以說是偶然,但是現在十幾個朝代,甚至還不包括類似於五代十國那些零零星星的小朝代,這真的還能是偶然嗎?
可如果不是偶然,那是不是說,即使他現在知道了大明的一切,並想盡一切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