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新的計劃書 (第1/3頁)
穩穩的苟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培臻氣沖沖的去找黃林算賬,雖然中間的過程不得而知,但結果卻是顯而易見的。
因為秦衡還留在專案組裡,並且還在繼續霸佔著高方的電腦。
專案組開內部會議時張培臻還陰陽怪氣了秦衡兩句,說他年紀輕輕就那麼討上司歡心,人情世故方面一定做的相當不錯。
然而秦衡對此卻充耳不聞,只是死死的盯著螢幕中的三十萬組地震資料,陷入到了自己的數學世界當中,對外界一無所察。
當然到秦衡該休息的時候五姨是會直接喊醒他的,有這麼一個頂尖高科技智腦存在,秦衡倒也不用擔心會過勞猝死。
而張培臻幾次之後就放棄針對秦衡了,索性和對方一樣,兩相無視。
現在張培臻的主要目的還是將衛星預測地震技術從理論發展到現實,至於數學模型的理論支援一時半會倒也不急。
等真需要的時候張培臻再出手清退秦衡,然後親自請一位數學分析的大拿過來。
這麼點時間他耗的起,同時也算是給黃林黃所長一個面子。
…………
從太空對華夏及周邊區域開展實時的動態監測和地震前兆跟蹤的想法是張培臻先提出的。
就像張培臻厭惡秦衡一樣,秦衡同樣討厭這個上來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傢伙。
不過看完整個專案計劃書之後,秦衡還是不得不對張培臻讚歎一聲:衛星動態監測這個想法看似天馬行空,但確實具有前瞻性以及一定的可行性!
最關鍵的是這種衛星的動態監測一旦完成,將來受益的可不僅僅只是華夏一國,往大了說這就是造福全人類。
當然,某些不會同意華夏用衛星監測的國家肯定是沒這個福分了。
所以秦衡對於張培臻的計劃書是非常看好的,不過計劃書裡的內容可能與他本人的想法有些出入。
比如張培臻認為地殼運動是地震發生的根源,在地震發生前,地殼板塊相互作用會導致地表產生微小的變形,而衛星可以利用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技(sar)來監測這些地表形變。
透過對同一地區不同時間獲取的雷達影象進行對比分析,能夠檢測出地表的位移、沉降、隆起等變化,能挺好識別出可能發生地震的區域以及應力積累的情況。
這個想法是對的,秦衡表示贊同。
但這個路子有侷限性而且能預測的上限秦衡覺得不高。
比如sar這個技術,最先進的技術可以獲取地表毫米級形變資訊的探測儀。
而歐洲在方面處於壟斷式的領先,全球干涉合成孔徑雷達的主要廠商trealtaira(cls group)、cgg、groundprobe(orica)等全部都在歐洲。
次一級的技術則是在美利堅。
而華夏的sar技術對比之下精度確實尚顯不足。
如此就有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出現了,張培臻準備要如何去和歐洲那群白老爺商談用他們最先進的監測技術裝在華夏的監測衛星上呢?
還是說張培臻只提出方案,至於能否解決要全靠國家?
如果做專案負責人都是這麼做的話,那國家商務部和外交部第二天就能掀翻整個研究所就為了揍這個沒腦子的負責人。
做專案負責人要明白差距正視差距然後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拉進甚至越過這種技術壁壘,這才是一個好的專案負責人不是嗎。
誰還不會天天哭,但哭就有奶喝的有且只能是孩子。
所以秦衡才會覺得sar這個路子有侷限性。
但……衛星監測的想法本身沒錯,技術壁壘也客觀存在,所以如何能打破這種侷限呢?
關於這個問題秦衡思考了整整三天,終於到第三天中午時他腦海中驀然間浮現出一個想法:我們要造的是監測地震的預測衛星,而不是間諜衛星。
地震的前兆除了地面形變之外還有很多啊。
例如地熱變化:衛星上的紅外掃描器就可以監測到這種溫度異常。
如電離層變化:地震發生前,地殼的運動會釋放出能量,這些能量可能會向上傳播,影響到地球的電離層。衛星上搭載的感測器可以測量電離層中的電子密度、離子濃度等引數的變化。
還有探測磁場變化:地震活動也可能會對地球的磁場產生影響。衛星上配備的磁力計等裝置可以探測到地球磁場的變化,包括磁場強度、方向等的改變。當某個地區出現磁場異常變化時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