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聖人:曹操_第二章 曹操被父親轟回老 (第1/10頁)
王曉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t>
&esp;&esp;重修孝道
&esp;&esp;曹氏的家鄉在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令族人頗為自豪的是,在他們族裡曾經出現過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漢丞相曹參。但自漢高祖時代之後,曹氏便逐漸走向沒落,直到阿瞞的爺爺大宦官曹騰崛起,才使這個江河日下的家族又有了生機。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曹騰的子侄一輩許多人都躋身仕途,大到位列九卿,小到衙役書吏。也正因為如此,與宦官勢力保持一致成了曹家人堅守的信條。
&esp;&esp;阿瞞本是出生在譙縣老家的,但是屈指算來在這裡度過的歲月卻不多。只因母親鄒氏早喪,阿瞞兄弟一直跟隨父親在洛陽生活。漢都洛陽無疑是那個時代最繁華的地方,阿瞞也在那裡找到了快樂。但如今不同了,他在政變之夜偷偷幫助太學生何顒。這種對家族的背叛是不能原諒的,於是阿瞞被遣送回鄉,從蜜罐子中撈出來扔進了冰窖裡。因為是曹騰的唯一養子,曹嵩這一支的人口很少,基本上家眷又都在洛陽安置,所以譙縣的宅院、地產實際上只有一幫老僕人照管。阿瞞年紀還小,就被送到了本家兄弟曹胤的家裡。
&esp;&esp;第一眼瞅見這位素未謀面的本家七叔時,阿瞞就覺得以後的日子恐怕不太好過了。曹胤的年齡不太大,還不到三十歲,是曹嵩一輩兄弟中年齡最小的。但是他性格拘謹苛刻,舉手投足透著一股子嚴厲和傲氣。特別是那張白淨的容長臉,極少有笑模樣。
&esp;&esp;環境改變了,生活也就不一樣了。過去在洛陽那種大少爺的態勢沒有了,短了一幫家奴小廝的縈繞,再不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情都得自己勞煩。可曹胤卻還是處處挑他的毛病,連吃頓飯都得挨半天訓,什麼吃飯時不能說話、不能掉飯粒、不能吃出聲來、不能左顧右盼……一動一靜、一走一立,都要規規矩矩從頭學起。
&esp;&esp;最要命的就是念書。阿瞞不像弟弟德兒那樣敏而好學,他生來最討厭接觸書卷,十二歲了連一卷《論語》都沒念下來,每讀上兩三行就睏意大發,上下眼皮發黏。如今卻也不敢了,曹胤手裡拿著戒尺在他面前踱來踱去,只要稍有鬆懈就會打下來。
&esp;&esp;“阿瞞,你遊手好閒慣了,功課都耽誤了。要知道時不我待,現在必須從頭開始學起。”曹胤說著晃了晃手中的竹簡,“你揹著長輩私交罪人,事後又頂撞父親、叔父,是為大不孝,那我就要你從最基本的《孝經》學起。”
&esp;&esp;阿瞞心裡跟吃了蒼蠅一樣彆扭,在他看來何顒不是罪人,遇事講理不算頂撞,而《孝經》更是小孩子開蒙的書,自己雖然不愛學習,但也早就馬馬虎虎看過了。
&esp;&esp;曹胤瞧出他眼裡有一絲不屑,把戒尺在阿瞞案前敲了敲,冷森森道:“你自以為讀懂《孝經》了?嫌我講的書淺了是不是?那好,你把書裡孔子說的第一句話背給我聽聽。”
&esp;&esp;阿瞞傻了眼,低頭思索了好半天才磕磕巴巴答道:“夫孝,德之……之本也,教之……之所由……所由生也……”
&esp;&esp;“哼!不對!”曹胤冷笑一聲,“才一句話就糊里糊塗背成這樣,可見你根本沒用心讀過書,還有臉恥笑《孝經》膚淺?”說罷他抓起阿瞞的手,抬起戒尺啪啪啪就是三下。任阿瞞在那裡齜牙咧嘴,接著講道:“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這才是孔子說的第一句話。你記住沒有?”
&esp;&esp;“哦。”阿瞞搓著手敷衍道。
&esp;&esp;“那麼我問你,孔子所說的至德要道是什麼嗎?汝知之乎?”
&esp;&esp;“就是孝。”阿瞞脫口而出。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孝經》講的至德自然是孝道。
&esp;&esp;曹胤卻冷笑一聲,搖搖頭道:“你不知道!你如果知道孝道就不會頂撞你爹爹,就不會被他打發到這裡來。所以你必須好好給我讀書,學學什麼才是真正的孝。”
&esp;&esp;“不對,你強詞奪理!我沒有不孝,救人怎麼能算錯事?”
&esp;&esp;曹胤沒想到侄子會這麼嘴硬,竟然會說自己強詞奪理,到今天還爭辯這件事情,他氣哼哼道:“你沒錯,難道是你爹錯了?身為兒子動不動言父之過,本身就是不曉事理。今天的書不要念了,給我跪到一邊好好反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