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按照秦布衣的要求。
新城區質量要過硬。
這些房屋,最起碼要堅持五十年以上。
而且,還要搞地標建築。
畢竟,工業新城是要吸引商戶入駐的。
天南地北。
秦布衣手下這點人,可撐不起整個大周的經濟。
“鋼鐵產量在慢慢提升。”
“人才不夠,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不過,一期建材,最近會給你補上的。”
秦布衣也是頭疼。
要管理的事情太多了。
自己有些分身乏術。
手下的人,都要找他處理麻煩。
“最近一個月,篩選了多少人?”
秦布衣又開口問道。
“我這裡接手的是三萬人。”
“除去我們從齊州調來的兩萬人。”
“三萬人中,篩選了十遍。”
“大概兩千多人,能夠重點培養。”
“五千人待定。”
“兩萬多人沒點兒改變的觀念。”
“我這兒也很頭疼。”
孫富貴兒無奈的說道。
“普通百姓要顧著家裡的農活。”
“他們自然不敢冒風險在我們這裡長久做工。”
一旁,卓陽開口道。
他也是終於能夠插上話了。
西山這邊的情況,他們都是很清楚的。
秦布衣的工廠工作制度和小農經濟制度,有著很大的衝突。
普通百姓,自然不敢冒著田地拋荒,沒有糧食的風險。
然而在齊州。
產業規模叢集化。
這些事情根本不存在。
因為有專門的生產隊。
這種生產隊,是給工錢的。
工農業不僅不影響,而且並不比原來差。
其實絕大多數農民,並沒有想象的那般擅長種地。
專業的生產隊,反而是好事。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這是秦布衣追求的理念。
可是想改變一個地方的理念,實在太麻煩了。
齊州那地方,秦布衣自己用了三年時間,還有很多地方都沒有徹底改變。
更別說西山新城這邊的新興發展了。
“慢慢來吧。”
“咱們的農業合作社,承包制也得搞起來。”
“這麼多人吃喝拉撒,糧食現在不缺,菜蔬得好好搞搞。”
秦布衣又補充道。
來到西山,才能知道西山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些問題秦布衣大體提出來。
按照齊州模式搞著。
基本不會有大問題。
這也是秦布衣樂意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