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舌戰群儒 (第1/2頁)
站著寫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次日孫權在柴桑的大殿之上以張昭,顧雍為首的一班文臣峨冠博帶,端坐大殿左側,右側則以程普為首,此時周瑜尚在鄱陽。
諸葛亮和寇封在侍從的帶領下進入大殿,二人與在場眾人逐一見禮,互道姓名,然後於客位落座。
孫權端坐於上位,不帶任何感情地開口道:“左將軍,豫州牧劉備派諸葛孔明先生及其別部司馬來柴桑,想與我們聯盟,共同抗擊漢賊曹操,諸位以為如何。”
由於今天的會議事關重大,孫權也不想自己人在外人面前出醜,魯肅在昨日驛站回去後,便在孫權的授意下派家僕去各家傳信告知了今天的議題。
孫權說完之後,眾人彷彿早有約定一般,均是安坐於位上,默不作聲,曹操最近在荊州的行動早就傳到江東士人的耳裡,面對來勢力強大的曹操,他們實在不願與他為敵。
不過有些話他們不能先開口說,而是等待張昭先表態。
作為文臣之首的張昭率先出列,知命之年的他,頭髮半白,聲音不算洪亮但擲地有聲:“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稱號臥龍,有管仲樂毅之才,我有一事不明想請教先生。”
“子布先生飽讀經學,用請教一詞太過謙虛,但講無妨。”諸葛亮表現得也頗為謙遜。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國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餘城,今劉豫州得先生,緣何只剩小小一江夏。”張昭看著諸葛亮,言辭間有些咄咄逼人,想乘機讓孫權看清劉備的實力。
面對張昭的刁難,諸葛亮依舊從容,“在新野之時,我曾說可取川蜀之地以抗曹操。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
“後劉琮降操,劉豫州實出不知;我勸其佔據襄陽以御曹操,我主又說劉景升於危難之際收留他,不忍攻伐其子,此大仁大義也。”
“襄樊之敗,劉豫州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
諸葛亮起身,負手而立,“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只要堅守仁義,那獲取些許城池又有何難?”
張昭繼續追問道:“既然劉豫州如此得民心,為何與曹丞相之爭,一敗再敗呢?”
諸葛亮輕搖羽扇,臉上盡顯自信神色;“行軍打仗,寡不敵眾,而敗下陣來,不是常事嘛,以少勝多者又有多少。昔日高祖也曾數次敗於項羽,而於垓下一戰成功。今退守夏口,不過也是等待時機,再行垓下舊事而。”
薛綜出列問道:“孔明以為曹操乃是何人,今天已有天下三分二,豈是項羽這等武夫可比?”
諸葛亮答道:“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世代皆食漢祿,卻不思報效朝廷,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他以為殺了董承、王服、種輯,就能滅了天下忠義之心嗎?我們只需殺了曹操,即可扭轉乾坤,忠義之士便會高舉義旗,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都說孔明自比管仲,樂毅,今我觀之,實乃張儀,蘇秦。”諸葛亮聞聲看去,乃步騭。
諸葛亮依舊從容應答:“子山以蘇秦張儀為辯士,難道不知蘇秦、張儀亦豪傑也?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又豈是畏強凌弱,懼刀避劍之人。現在曹操人還未至,爾等便畏懼請降,怎麼敢笑蘇秦、張儀?”
江東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間無人再敢說話。
張昭見此只好再行出列道:“主公,曹操佔據中原之地,現又收荊州之眾,正是兵鋒正盛之時,理應暫避其鋒芒。此時與劉備結盟,無異於引火上身。”
張昭說完,眾人紛紛附和贊同。
孫權對張昭的提議也並未做什麼回應,而是伸手拿起案桌上的一張絹布,遞給身旁的侍從,讓其當眾誦讀
“孤近承帝命,奉詞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荊襄之民,望風歸順。今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同分土地,永結盟好。幸勿觀望,速賜迴音。”
不愧是建安風骨代表人物之一,驕狂的形象躍然紙上,在場的眾人當即猶如炸了鍋的螞蟻,紛紛交頭接耳開始小聲討論起來。
就在孫權私下會見諸葛亮之時,曹操的戰書送到了柴桑,收到這份信的時候,他內心的震驚一點也不小於在場之人,他不動聲色地看著眾人。
寇封饒有興趣地看著眾人陰晴不定的表情,尤其是已經發表意見的張昭,諸葛亮則旁若無人的搖動著他的羽扇,彷彿自己不是來商議聯盟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