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七零年代(12) (第1/3頁)
傾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縣城裡的主要幹道分有二縱二橫,東西方向有兩條主幹道,主幹道上都鋪了瀝青,是這個時代上好的柏油馬路,是縣城裡的東大街與西大街。南北方向也有兩條主幹道,一條以縣政府為中心沿至東大街中心的南北幹道,稱為南大街;另一條則是縱貫縣城境內南北的z縣公路。青雲他們就是從這條公路進的縣城。
城裡學校設施不多,一所z縣職工幼兒園,以及兩所小學,一所高階中學。兩所小學分別開在東街與西街上。縣城裡並沒有開辦初中,雖然有提出公社辦高中,大隊辦初中的口號,但z縣也只是採取了小學戴帽的方法,z縣的兩個大隊分別在東西街小學內部開設了初中班。
小學裡分七個年級,一至五年級為小學班,六至七是初中班。而由公社創辦的高階中學只有一所,名為城鎮中學。
z縣裡娛樂設施就更少了,京市裡有的電影院z縣就沒有,它只在東街上搭了一座四方臺子,需要召開群眾大會的時候就拿來用用,縣城裡的人都叫它大禮堂。
說是臺子,其實它的建築結構為六間磚木結構的高架大蓬房,裡面擺著長長的條凳,內部有八根大木柱子支撐蓬頂。
這裡除了群眾大會以及學習思想之外,有的時候還會用來做文藝及戲劇表演,多是在年關。雖然表演的節目都比較單調,不是革命樣板戲就是文工團排演出的現代戲。z縣劇社裡偶爾也會排一些古典戲,雖然極少,但只要出演,那必定是能讓全縣裡眾人云集不散,讚不絕口的好節目。
除了這些之外,縣城裡還設有民生類設施。像飯堂、理髮、照相館、醫院、以及一些時令新鮮果蔬供應,還有住宿招待場所。
縣城內公辦的食堂有四個,一個挨著縣政府東南角的人民食堂;一間坐落在東大街縣醫院路南的合作社食堂;一個是在西街水利局邊上的大眾食堂,還有一個挨著縣東頭供銷社的工農兵食堂。
這幾所公辦食堂,也並不是任何人都能隨便花點錢就能吃飯的地方。想進食堂裡吃飯,必須先去櫃檯點單,櫃檯裡工作的人員背後有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當日食堂內能供應的菜。
點了單,除了給錢外還需要給糧票,然後櫃檯裡的工作人員就會給你一張小小的附單,等飯菜好了,就憑藉附單去出餐口領餐食。
飯店內多是供應麵食和蒸饃,米飯很少。有個別時候人民食堂還會供應豆腐、粉條之類的的副產品,想買這些,就不僅僅要糧票跟錢了,還得帶上糧本,人多的時候就得排著隊買。
在當下的環境,糧票的供給很嚴格,只有城裡的商品糧戶口每月能按量收到單位上發放的糧票,農村裡的人是沒有糧票的。農村居民都是以隊裡的工分來發放糧食,不給錢票。
至於工業券那就更少了,想買個肥皂牙膏都費勁。所以在縣城裡一些人多的集市裡經常會有包著頭巾,胳膊裡挽著一隻大提籃的人東張西望,也有手裡攥著票證左顧右盼的人,他們都是私下裡想要進行交易的人。
這樣的行為只能偷摸著私下裡做,不能擺明了幹,因為這屬於投機倒把。若是被市管會的人看到,就會攆著這些人滿街亂竄,最後的結果也是個雞飛蛋打。
可只要人還想要過日子,這樣的事就禁止不了,z縣的一些心思靈活的人還專門拉了一些人,在東西街交匯的南道拐角處設立了一個專供人私下交易的地方。他們安排了人在路兩頭望風,一有市管會的人就通知裡面的人趕緊撤。
因為大家皆有所需,所以這個民眾聚集起來的“黑市”規模越來越大。在這裡不光是可以換到錢糧票,農家自種的菜蔬,攢下的雞蛋,或是紅綠豆,小米之類的細糧,有時運氣好還能換到像是腳踏車票手錶票之類的特殊工業券。
而這裡,就是命線中提及的黑市了。
除了以上的這些,z縣還有理髮店,不過全縣城僅此一家。它就在縣公社的西南角,理髮店的門面不小,有六間門面房,東鄰照相館,西邊就是一排排的居民樓。
店裡有八個鐵製的靠背椅,東西向依次排列開,收費的櫃檯後面的牆面上寫著“理髮貳角”,除了理髮外沒有其他的專案。
理髮店平日裡並不忙,只有年關的時候,來理髮的人能排成一條長龍,多是半大的小子與幾歲大的兒童。
在理髮店東側,就是縣城裡的z縣照相館,它也是縣城裡唯一的一家照相館。
照相館是個磚木式結構的二層小樓,一樓臨街的牆面築的很矮,只到人小腿,全部安裝著大塊的玻璃窗。透過玻璃就能清晰的看到懸掛在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