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問道青城山 (第1/2頁)
他是寶哥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傳說青城山曾是仙人往來的仙山,寧封子在此修煉,得黃帝御賜“五嶽丈人”之號,掌管群山。又聞張道陵祖師在此降妖除魔,創立道教,留下諸多神奇遺蹟。山中的老君閣,相傳是老君降臨人間的居所,每當風起,似有仙樂飄飄。
李寶龍與王玉梅沿著青城山的蜿蜒山路繼續前行,他們先後去了上清宮、建福宮、天師洞等幾座赫赫有名的大道觀。每至一處,李寶龍都極為專注,他的目光如同敏銳的鷹眼,仔細審視著道觀裡的一磚一瓦、一柱一梁,不放過任何細微之處。他試圖從這些古老的建築與陳設中探尋出可能與自己天書和乾坤劍相關的蛛絲馬跡,然而,每一次的探尋都無果而終。他甚至開啟自身的感知能力,讓靈覺在道觀內肆意蔓延,可依然沒有得到任何異常的反饋,彷彿那些隱藏在歲月深處的秘密在刻意躲避著他的追尋。
日影漸斜,他們踏上了下山的路途。途中,一位身著素衣的居士與他們不期而遇。居士面容和藹,眼神中透著對這片山林的深厚情感與對往事的感慨。他與李寶龍二人攀談起來,話語中滿是對青城山變遷的喟嘆:“你們現在所見的這些道觀,還有道觀裡那些莊嚴的塑像金身,大多都是近十幾年才重新修繕起來的。往昔歲月動盪,許多珍貴的塑像遭受了嚴重的破壞,能留存至今的可謂是鳳毛麟角。而那些承載著無上智慧的道家經法,也在歷史的洪流中散失無數,真正傳承下來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實在是令人惋惜啊。
李寶龍微微嘆息後說道:“道家文化,本應是深邃浩渺如繁星之海,可如今卻似殘星幾點,著實令人痛心。它倡導順應自然、陰陽調和,這陰陽之道,就如同晝夜交替,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白天的陽氣盛,萬物生長蓬勃,人們活動勞作;而夜晚陰氣盛,萬物休養生息,靜謐安寧。人體亦有陰陽,陽氣主生髮,使身體機能活躍,思維敏捷;陰氣主內斂,可滋養臟腑,固本培元。世間諸事皆在陰陽的此消彼長中達成平衡,若陰陽失調,便會亂象叢生,疾病滋生,災禍頻現。”王玉梅亦輕聲應和:“是啊,道家的無為並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刻意為之,遵循本心與自然的律動。如今看到這許多傳承的斷痕,才明白文化的傳承如同絲線,一絲之斷,或許便會讓那精美錦緞殘缺不全。”
李寶龍聽聞,心中湧起一陣複雜的情緒,既有對歷史滄桑變遷的無奈,又有對失落的道家傳承的悵惘。此刻,夕陽的餘暉灑落在他們身上,將他們的身影拉長。
夜幕低垂,李寶龍與王玉梅抵達了都江堰。這座古老而聞名遐邇的城市,靜靜臥于山水之間,彷彿在訴說著千年的歷史與傳奇。考慮到白天青城山之行的疲憊,他們簡單洗漱後便早早入睡,為次日的行程養精蓄銳。
次日清晨,陽光輕柔地灑在大地上,他們用過早餐,漫步於通往都江堰南橋的石板路上。街道兩旁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叫賣聲、歡笑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充滿煙火氣的市井畫卷。
行至都江堰景區,那偉大的水利工程奇蹟豁然展現在眼前。李寶龍與王玉梅不禁為之震撼,內心感慨萬千。飛沙堰、寶瓶口、魚嘴……每一處構造都彰顯著古人的超凡智慧與堅韌毅力。滔滔江水奔騰而過,在水利工程的疏導下,馴服地為這片土地帶來灌溉之利、防洪之安,孕育出富饒的天府之國。
李寶龍凝視著眼前的景象,思緒飄飛。他想到了那些在歷史長河中默默奉獻的工匠與設計者,是他們用汗水與智慧,鑄就了這千古不朽的豐碑。王玉梅則在一旁輕聲讚歎,她的眼中閃爍著欽佩與驚歎的光芒。
他們沿著堤岸緩緩前行,感受著江風的吹拂,彷彿能聽到江水與歷史的對話。此時,彼此的手不自覺地牽得更緊,在這偉大的人類奇蹟面前,他們的愛情似乎也被賦予了更深的意義——如同都江堰一般,經得起歲月的考驗,能在時光的長河中穩穩流淌,歷久彌新。
兩日的短暫旅程在不捨中落下帷幕,李寶龍與王玉梅在分別的路口依依惜別,各自踏上歸家的路途。
夜晚,李寶龍悄然回到家中。四周一片靜謐,他輕輕關好房門,深吸一口氣後,閉上眼睛,集中精神開啟了那神秘的空間。
在空間幽微的光芒裡,他小心翼翼地取出老道士留下的珍貴功法心得。那幾頁紙張看似輕薄,卻彷彿承載著無盡的奧秘與力量。李寶龍的手指輕輕拂過紙張,目光專注而熾熱,逐字逐句研讀起來。
當他翻到其中一頁時,不禁微微一怔,上面詳細記載著一種奇特的功法——利用心靈感知控制動物大腦思維。隨著修煉等級的提升,竟能延伸至控制人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