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且急詔父親回京。”
&esp;&esp;是了,母后也這樣說……她緩緩垂下了頭,耳邊又傳來裴行之低低的聲音。
&esp;&esp;“不過,這密信的內容我卻清楚。姝兒想知道,不妨告訴你。”
&esp;&esp;原來,當初皇帝執意攻取石堡城,裴伯英執意不從,君臣二人爭執不下。恰逢兵馬使董延光貪功心切,自請攻取石堡城。皇帝欣然允諾,於是命董延光為主帥,裴伯英從旁協助。可石堡城是天險,攻城談何容易。董延光損了無數精銳,難以交差,為了脫罪,竟誣告裴伯英阻撓軍功。他原本是狗急跳牆,卻不料這話正中皇帝下懷。
&esp;&esp;其實皇帝早想料理裴家,無非是忌憚裴伯英功高震主。
&esp;&esp;如今天下半數之上的兵力,皆握在裴伯英一人手上,更要命的是,凡是驍勇些的兵將,大多都是裴伯英一手提拔歷練出來的。不管是兵力還是軍心,裴伯英都比他這個皇帝更像皇帝。
&esp;&esp;雖說裴伯英並無不臣之心,甚至數月前還主動請辭朔方、河東兩地節度使之職,可皇帝到底還是放心不下。裴伯英已然成了皇帝的一塊心病,只要他還在,皇帝的龍椅便坐不安穩。
&esp;&esp;冬日裡日頭短,申時末便要掌燈了。二人在書房裡聊了許久,及至掌燈時分才出來。其實清姝聽得出來,裴行之故意說得委婉,生怕她夾在中間為難,因此只是陳情,並無見解。
&esp;&esp;其實這些時日裡,她可沒少往皇后宮中跑,一則是裴行之刻意引導她去皇后處探聽訊息,二則,她母后似乎也有意教導她些識人與謀算之術。她並非愚魯之人,只因從前年歲尚小,一心貪玩不肯學,如今裴家出事她自然焦心,恨不能日日來聽母后教導。如此一來,雖只是短短一月,卻也學了不少東西。
&esp;&esp;隨著那封八百里加急的密詔被送出京都,朝野上下卻像是炸了鍋,一時間議論紛紛。
&esp;&esp;有說裴伯英消極應戰的、有說他藐視君威的,可更多的人卻覺得,裴老將軍才平定了北境,戰功赫赫,即便有失,又並非主帥,不過是召回京來申斥兩句便罷,只為解皇帝一時之氣。
&esp;&esp;可鄭知運卻瞧出了名堂,既是密詔,皇帝卻不甚在意,任憑訊息不脛而走,任憑百官議論紛紛,卻不加干涉,所為何來?必是皇帝不滿之心已久,怕是有意料理了裴家。想到此處,便暗中與淑妃商議。
&esp;&esp;說起來,這鄭氏兄妹也是極會揣摩聖意的,說話做事更是滴水不漏,不停在皇帝耳邊煽風點火,愣是將皇帝的五分火氣燒成了十分。
&esp;&esp;一時間,彈劾裴伯英的奏章越來越多,甚至連罪名也從居功自傲、專權恣肆,漸漸演變成了結黨。鄭知運固然清楚皇帝的心思,可依舊十分謹慎,畢竟,他兄妹二人所圖之事,可不僅是一個裴伯英這麼簡單。
&esp;&esp;在裴伯英抵達京都的頭一日,鄭知運終於出手了。
&esp;&esp;那份與裴伯英過從甚密的官員名錄,終是遞到了皇帝的龍書案上。那上邊每一個人,都是鄭知運精挑細選過的,有裴伯英一手提拔的將官、有與裴家交好的文官,自然也有裴氏宗族姻親。名錄上的人不少,可大多都是鄭知運拿來充數的,畢竟上邊多半都是朝廷股肱,皇帝再在氣頭上,也知道輕重。可這位陛下生性多疑,若直接將真實的名錄遞上去,皇帝看了難免生疑,倒不如渾水摸魚,教皇帝從這名錄裡自行選擇。
&esp;&esp;果然,皇帝看來看去,最後只選了幾個無足輕重的人。也恰如鄭知運所料,名錄裡最緊要的那個人,果然被皇帝選了出來。
&esp;&esp;那人便是林璋。
&esp;&esp;林璋是裴伯英的內弟,入仕以來便在翰林院供職,雖說今年初入了太子府,卻並不得太子青眼,便只給個了閒職,平日也不大傳召。要說此人最大的特點,除了與裴伯英的姻親關係,便是木訥守舊,不善言談不喜應酬,閒了便在書齋中翻閱古籍。故而此人不管在皇帝或群臣心中都無甚印象,只道他是裴伯英的內弟。
&esp;&esp;鄭知運選了此人開刀,當真是極聰明的。看皇帝的意思,裴家倒臺是遲早的事,不過,若能就此牽連到太子,那才是他的目的。即便不能,他也要在皇帝心中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只要皇帝起了猜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