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言雋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鬥峰和東臺望海峰。五峰當中北臺葉鬥峰最高,中臺翠巖峰離這裡最近。你們看,這些山峰遠近高低,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形狀。”
玉蘭望了望張道陵道:“張大哥若是不著急回去的話,我想將這五座山峰都走一遍。”
張道陵聽了笑道:“我有的是功夫,你們說到那裡,我就送你們去那。”
金蟬聽了,勸道:“這五座山臺,山高寒冷,玉蘭姑娘身體禁得住嗎?”
玉蘭笑道:“我沒事的。這次張大哥挑著我們來,在空中那麼高,我都沒事。”
張道陵一想也是,當下笑道:“那好,有請金蟬給我們二人當嚮導,咱們就一個一個地逛。”
金蟬無奈,只得道:“那好吧,咱們就先從中臺開始吧。張大哥,你看,那中臺地形狀如雄獅,山勢也高,僅次於北臺頂,為五臺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離這裡有二十來里路呢,咱們今天就先到那裡去。”
張道陵挑起扁擔,笑著道:“好嘞,有請二位入筐。”
二人入筐坐好,張道陵挑起二人,順著一條無人的小路,藉著山勢,一路來到中臺翠巖峰,但見臺頂整片區域中不生林木,地勢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
張道陵見了不由地讚道:“難怪此地又名五臺山,這山頂地勢,猶如壘土之臺,平整的很啊!”
金蟬笑道:“張大哥,你有所不知,此山又名五臺山,也是與文殊菩薩有關呢。”
玉蘭聽了,忙問道:“什麼典故?金蟬小師父,你快點給我們講講。”
金蟬笑著點了點頭,道:“來,你們與我來。”說著他領著二人來到中臺頂左首一處。只見這裡有巨石堆積,這些巨石一色灰白、稜角分明,最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這麼冷的地方,巨石上面竟然一點積雪都沒有,只見這些巨石在陽光照射,碧翠生輝,如蛟龍騰起狀。
張道陵奇道:“怪哉!這山頂處處積雪,為何此處的巨石上卻一點雪都沒有呢?”
金蟬回道:“這些石頭被當地人稱之為‘龍翻石’。相傳五臺山原先天氣異常惡劣,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熱難當,農民們根本無法農作。文殊菩薩到這裡傳教,看到人們遭受苦難,便去東海龍宮借了一塊清涼寶石——‘歇龍石’,改變了這裡的天氣,從此這裡冬暖夏涼。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老龍王的五個兒子追到五峰山討還,他們揮舞龍爪,在臺頂上亂翻亂挖,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臺,翻出的石頭都扔到這裡。不過文殊菩薩很快就降服了他們,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臺頂,五峰山也從此改名叫作清涼山了。”
玉蘭聽了,奇問道:“金蟬小師父,這些事情都是真的嗎?”
金蟬道:“此事仍是當地的傳說,不過我師父聽我師爺說,當年二位祖師,確實在此地見到過文殊菩薩。這些歇龍石,人坐上去,能感到這些石頭冬暖夏涼,尤其是在六、七月,在雨過天晴之後,登上臺頂時,遠看歇龍石,石面上碧翠欲滴,彷彿是巨塊的翡翠,讓人感到滿目碧翠生輝,因此中臺才因此有了翠巖峰之名。”
張道陵聽了點點頭道:“這些傳說與眼前之景一一吻合,看來應是所言不虛。”
玉蘭聽了,忙選好地點,恭恭敬敬地對著西方拜了三拜。金蟬和張道陵見了,也陪著拜了三拜。
玉蘭取出紙來,將峰頂風光畫在紙上,當然上面也少不了金、張二人。等她畫完,因山上風大,時候卻離天黑還早,於是張道陵又帶著二人,向西臺奔去。
西臺又名掛月峰,位於靈鷲寺西二十里處,三人自遠處遙望,只見掛月峰西臺的形狀,猶如一隻翩翩起舞的開屏孔雀,領舞於群峰之間。等三人來到臺頂,見上面平整如掌,面積也有三百餘畝。張道陵不禁讚道:“此處亦是個蓋寺廟的好地方。只可惜山勢陡峭,尋常人上來不易啊!”
金蟬一邊從筐中出來,一邊回道:“張大哥說的沒錯,此山雖不是最高,但是除了北臺外,這裡也是最不好爬的了。這幾年秋季,我常來這裡採蘑菇,就是因為上下山太費時間,每回我都是住在山頂,等第二日再下山回去。”
他話一說完,張道陵和玉蘭不由地在腦中浮現出一副一個小和尚,揹著竹筐,行進在陡峭的山路間的情景。
玉蘭聽了,不禁問道:“啊!你就一個人來嗎?”
“不全是的。一開始是大師兄帶我來的,後來我路熟後,自己也來過兩三次。”
玉蘭更是感慨